“如果注射疫苗后有不良反应,我们首先考虑用药是否正确、药品质量是否有问题,以及被注射者的体质是否适合注射等方面的因素。但很多时候,最后调研发现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流通环节凭什么来证明是否真的出了问题、怎样产生的、哪个环节产生的?这些都是难以追溯的,因为现阶段药品冷链物流仍具有多重关系、多重周转等特点,很难在流通的每个阶段都提供温控记录。”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如是说。
果蔬等农产品食品安全和医药药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民生和社会稳定,同时对我国的物流供应链特别是冷链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与冷链物流信息化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食品、安全药品的重要保证。
从硬件上看。技术落后、基础设施陈旧,人员匮乏,导致损耗巨大。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冷链物流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铁路方面,冷藏车只占2%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在发达国家,美国为l%,英国为2.6%,德国为3%,目前,我国接近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
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由于严重缺少训练有索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正在建立中并不能及时使用,导致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从软件上看。管理思想落后、体制陈旧、功能缺乏,导致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且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
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和普通的第三方物流相比较,冷藏物流除了要考虑服务价格和对分销渠道控制因素以外,生产商更多是要考虑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然而。国内现在很少有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也无法把整个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营冷藏物流,即使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现在许多积极进入冷链市场的企业无法在国内销售上得到第三方冷藏物流的支持,结果造成了冷藏食品的区域性过剩。大大挫伤了这些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二,冷链物流体系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