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管理体系
尚德守法 履行责任 保障食品安全
2014-07-10  浏览:70
    当前,全球面临着许多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国化和全球化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地球上关系人类生命安全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重视。工信部消费品司、中国食协冷专委举办今天的诚信专项培训会议,让大家一起来研讨和献计献策,我认为很有意义,也非常及时。下面,结合光明食品集团“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本市主副食品供给安全”的管理实践,谈五点看法与建议。
 
光明食品集团产业部副总经理余从田发言
余从田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要站在食品全产业链角度,区别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本质。分析国内外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发现两大特点:一是国际上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卫生控制不当和环境污染等所致,属于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即质量安全food safety);二是我国国内近10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人为事件,属于因人为故意或蓄意破坏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即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food security)。
  进一步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可发现: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是由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引入的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等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预测、预防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多在个别行业、个别商品和个别批次产品中出现,并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本质上是属于食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管理上存在“过失”。而非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因为人为、故意至恶意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传统管理上不可预测和预防,往往带有系统性、连续性或全行业、突然性的特点,在发展中国家发生频率较高,本质原因是“诚信和道德缺失”。关于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其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企业追求不正当商业利益,采用一切可能手段降低成本,如生产中存在偷工减料、有“行业潜规则”行为,甚至制假售假、使用非食品原料;二是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同行产品采取恶性商业竞争行为,甚至人为破坏;三是企业劳资关系紧张或员工抱怨社会“不公”等原因恶意报复并污染食品;四是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矛盾的激化,人为制造食品安全恐怖事件。
  因此,对于传统的食品安全,我们应着重于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消费者食用前的整个过程中受到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偶然污染,而对非传统食品安全应着重于防止或降低食品供应链过程中遭到人为故意和蓄意破坏的危险。
  第二,要明确食品供应链上各关联方的食品安全责任。在食品供应链上,既分布着众多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食品与添加剂生产经营者、食品消费者等食品安全直接责任方外,也分布着众多从事农业投入品、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生产经营的关联责任方。要解决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从事食用农产品、食品原料、食品与饲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食品相关产品的各类生产者把好原料关、过程关、出厂关,确保不使用不合格原料、不出厂不合格产品外;更需要物流、仓储、销售环节的食品经营企业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软硬条件,确保不销售不合格产品;还需要消费者自身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避免购买后保存和食用过程中再出现食品安全风险。可以相信,只要“从田头到餐桌”各环节的关联责任方,都不产生、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也就不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了。
  第三,要落实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改进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要坚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采取系统性方法,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管控体系,不断增强传统食品安全和非传统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光明食品集团在承担上海市主副食品的生产与集成供应中,主要采取了七方面的食品安全保障举措:一是以强化分级管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目的,建立健全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体、全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内部管理网络,建立健全集团型企业的食品安全基础管理制度、应急管理预案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二是坚持“食品安全须从产品设计与创新开始”的质量理念,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研究开发与检测能力。三是不断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同时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清洁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生态高效环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低碳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产品产地与农产品安全。四是持续推进HACCP、ISO22000、GAP、GMP等国际通行标准的应用和认证,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风险高的生产经营企业强制实施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加强来自于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等非蓄意污染的传统食品安全管理。五是实施食品防护计划(Food Defense Plan),加强非传统食品安全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受到故意污染或蓄意破坏的风险,个人认为:对于中国食品企业而言,要将实施食品防护计划的目标,扩展到防止食品因不正当商业利益、恶性竞争、反社会和恐怖主义等原因而遭受的故意污染或破坏。六是推广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包括从2008年起,建设推广《光明食品集团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选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种养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参加农业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现基于HACCP、GAP等管理标准的、满足政府和集团监管查询需求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同时,积极配合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工程,推进有关企业参加上海市猪肉、牛羊肉、蔬菜、大米和水产品等流通追溯体系试点与推广,并选择黄酒、学生奶等产品探索基于GS1标准的赋码技术应用和供应链可追溯管理。七是积极参与上海市国资委推进的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申请承担《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诚信风险防范与奖惩机制的研究》等上海市信用专项课题研究,与SGS合作开展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远程培训,积极参与工信部冷冻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指南的编制,推进重点品牌食品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和认证。
  第四,要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构建尚德守法的长效监督机制与环境。习近平主席曾讲话强调: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同时,食品安全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还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作为那些诚信守法并受到消费者信任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而言,依靠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环境保护与执法部门、标准制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率、严惩违法犯罪;依靠各级消保委、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第三方检验机构,建设提升科学、客观、公正、规范的社会监督能力,从而筑牢“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无缝、长效监管监督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至关重要:一是建议监管执法部门加大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消费者对食品供应链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信心;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企业自律和诚信管理;三是加强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的资质能力管理,提升政府采信第三方机构数据的权威性,改善食品安全官方监测结果特别是不合格信息的发布方式,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为新闻媒体、消费者提供更多科学、容易理解的数据和说明,尽量避免那些容易造成误读、误导,进而引发社会质疑和消费者恐慌的不良报道发生。
  第五,要基于建设全球供应链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支持本土食品企业跨国化发展。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而言,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一样,都是涉及民生的国家战略问题。当前,国内企业面临着国内资源、市场的双重约束,面对国内土地、人口、资源等红利已经不再具备优势,国内市场上许多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价格已经高于国外,大量质优价廉的大宗食品原料和重点食品产品涌入了国内市场等形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升,“中国为世界制造”将加快向“世界为中国制造”转变,中国企业当前也面临着走出去发展的大好机遇。近几年,光明食品集团以建立食品核心主业发展紧缺的海外食品原料资源、加工基地、食品分销网络为重点,加快了走出去发展步伐,为国产食品走出去、为国内市场引进更多质优价好的食品原料和食品产品创造了条件。通过与国际成熟市场上有品牌、有资源、有创意、有技术的企业进行合作,正在逐步形成共赢的局面,为打造食品和农产品全球供应链创造了条件。
  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位于中国上海的一家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以及食品分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食品产业集团,承担着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供应充足的食品重任。我们将以弘扬中国民族食品品牌为己任,将以“成为保证上海城市粮食和食品安全供应的稳定器,成为带动和服务全国‘三农’的示范区”为工作目标,立足国内国际两个资源,持续打造全产业链经营,持续改进全过程管理,大力实施安全优质名牌产品战略,全力保障粮食和食品供给安全,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食品,为社会提供与食品产业相关的高品质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