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国加强食品标签管理
2020-01-23  浏览:340

       美国对食品标签管理的加强,集中体现在对食品营养成分标签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早在1970年,美国就开始要求在食品标签中标注营养标识。近年来,营养标识的发展趋势使标识内容更加具体化。

    在美国市场上,食品营养成分标签的内容包括:包装规格、食用量、热量、脂肪来源热量、总脂、饱和脂肪、胆固醇、钠、总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日需要量占比(以日摄入2000卡热量为准)等内容。

    从2006年1月起,营养成分标签要求增加反型脂肪含量。反型脂肪能增加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的含量,而LDL的堆积会引起人体动脉阻塞,被认为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诱因。根据规定,目前美国市场所有的食品包装和膳食补充剂都必须在营养成分标签中独立地列出反型脂肪含量。

    另一项关于食品标签的规定是2006年1月开始生效的,即在食品标签中标示过敏源的规定。据调查,美国2%的成年人和5%的婴幼儿都受到食物过敏症的困扰,同时,每年大概有3万消费者被送入急救室,其中有约150人由于食物过敏而导致死亡。目前,已经证实有160多种食物可能会造成过敏体质人群食物过敏。而以下八大类食品过敏源引发的病例,占美国记录在册的食物过敏案例中的90%以上:牛奶、蛋类、鱼类、贝壳、坚果、花生、小麦、大豆。其中,花生、小麦和大豆即使微量也可能造成过敏甚至致命。为此,美国出台了在标签中标示食品过敏源的规定:食品生产商或包装商必须在含主要食品过敏源的食品包装标签中,按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标识过敏源:

    当含主要过敏源的食物来源名称没有出现在营养成分列表中时,必须在食品过敏源名称后加括号标注食品来源。例如,营养成分:强化营养面粉(小麦面粉、麦芽、烟碱酸、还原铁、硝酸硫胺素、核黄素和叶酸)、糖、部分氢化大豆油或棉籽油、高果糖玉米糖浆、酵母(牛奶)、蛋类、香精、天然或人造调味品、发酵剂(酸式焦磷酸钠和无水磷酸二氢钙)、蛋黄素(大豆)和单酸甘油酯及甘油二酯(乳化剂)。

    在营养成分列表后紧跟食品过敏源的食物来源名称,字体必须不小于营养成分所用字体。例如:含有小麦、牛奶和蛋类。

    美国市场对其国产或从国外进口食品有着一致的要求。因此,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向美国出口熟食或预包装食品,就必须遵守这些美国食品标签规定,以避免因标示不清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