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中国调料腌出韩国泡菜 韩进口农产品贴国产标签
2020-01-23  浏览:418

 

国内加工混淆原产地农民贩卖迷惑消费者中国调料腌出“地道韩国泡菜”、中国黄花鱼“游到”韩国灵光郡。近日,韩国农产品市场不断发生造假事件,一些韩国进口商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从中国等国进口的农产品和水产品贴上了“国产标签”。韩国《东亚日报》12月18日的报道称,韩国国家情报院为此特意公布了《外国产农水产品非法流通状况及改善方案》,告诫公民注意餐桌上的“假货”。

中国调料腌出“韩国泡菜”

“身土不二”一直是韩国农产品的护身符,其含义是“韩国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最适合韩国人的体质,韩国人应该吃本土产品”。有了这种思想,很多韩国人都认为本国的农产品要比其他国家的“质量好”。为此,在韩国市场上,本地货的价格自然高于进口货。为了牟利,一些韩国农产品进口商想了一个“好主意”——把进口商品包装成本地货。有的商家把进口芝麻和辣椒等农产品运到国内后雇当地人“收买”,然后再以韩国本土特色产品售出;有的商家把中国产黄花鱼在全罗南道灵光郡晒干,变成“灵光黄花鱼干”;还有人在国产白菜里放进中国调料,然后贴上“国产泡菜”在市场上销售。除了产品包装,进口商还在销售人员形象上大做文章。部分进口企业雇用老奶奶当售货员,在人口流动比较快的地铁入口等场所摆地摊贩卖。在江原道,有人雇用当地农民在芝麻地边打中国产芝麻伪造出一幅丰收场景,然后在现场向游客出售。这些都让购买者无法分辨货品的真伪。

韩国政府教国民辨真伪

针对日益增多的进口农产品“包装事件”,韩国政府及媒体在春节前夕特意为民众提供了几招辨别真伪的方法。韩国山林厅通过图片对比认为,国产香菇蘑盖大而厚,浑圆、蘑盖褶线为浅褐色;外国产香菇蘑盖呈薄笠状,蘑盖褶线为深褐色。国产桔梗条短,呈白色;外国产条长,有卷成圈晒干的倾向。对于韩国人的最爱——牛肉,韩国政府对产地的要求更是严格。有关方面规定,从2007年1月1日开始,营业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大中型饭店需标明其销售牛肉的原产地和品种。国内牛肉在标明时,应区分韩牛、乳牛、肉用牛等;进口牛肉应标明进口国家;即使进口牛在国内喂养6个月后进入市场,也需要标明牛肉的种类和进口国家名。韩国韩牛协会还实行“韩牛肉销售点认证制度”,对只销售韩牛肉的餐厅进行审查后予以认证。

中国农产品在韩国仍受欢迎

虽然韩国人更钟爱自己的本土产品,但对进口的中国农产品还是很欢迎的。2003年,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达到创纪录的30.3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2005年,在韩国进口的价值130亿美元的农产品中,中国产农产品占了很大份额。据《东亚日报》报道,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中国产大米和泡菜开始“空袭”韩国消费者的餐桌。5月初,中国大米首次在韩国公开拍卖,随后不到2个月,1.2万吨大米全部售罄。特别是从中国东北三省进口的大米,因其外观与口味与韩国大米几乎一样,受到韩国人的喜欢。去年的“寄生虫卵风波”后,韩国的中国泡菜进口一度有所减少,但从今年开始,中国泡菜的进口大幅增加。年初至7月,韩国共进口中国泡菜9.2万吨,同比增加57%。中国泡菜价格较低,质量也越来越好,很多饭店都愿意购买。一位食品业人士说:“随着韩国人在华设泡菜厂,技术转移到中国,现在几乎无法区分韩中企业生产的泡菜。”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