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炒作推高农产品价格 直供直销或能稳定市场菜价
白菜苹果土豆都成了"烫手山芋"
去年10月份传来的韩国"泡菜危机",让温岭菜农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也让不少囤积商看好今年的白菜行情,各路资金纷纷介入囤积白菜。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进金乡、肥城、河南等白菜产地抢囤白菜。有媒体报道,在"大蒜之乡"江苏金乡,白菜储存量高达20万吨。
在各路客商争相囤积时,大白菜的收购价格迅速从0.3元/斤左右涨到了0.4元/斤以上。但当白菜入冷库后,价格就再没涨过,而是一路走低。即便在今年春节期间,白菜净出库价也不过0.24元/斤,绝大多数白菜囤积商在收购完成之后就开始赔钱,没有翻身的余地。
囤积农产品被套牢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大白菜上面。上周快报A09版报道了《去年高价囤的苹果今年成了烫手山芋》:苹果主要产区之一,山东威海的水果商会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8日,威海当地83家冷库中原有苹果库存20万吨,已销8万吨,占总量的40%,库存量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0%左右。杭州不少苹果批发商手上也积压了大量的苹果。让他们焦虑的是,如果这些苹果过了5月份还有大量没批发出去,在今年新苹果上市前,这些苹果恐怕只能亏本处理了。
有人分析,批发户还不是亏得最多的,最亏的估计是一些根本没有销售渠道的炒家!他们没有销路,只是专门从果农手中大量收购,囤积起来,等果农手里没货了,再提价卖给缺货的批发商。批发商是真正做苹果生意的,至少还有销路,实在不行大不了亏本抛售,有些炒家转手快赚了钱,而有些囤货炒家,还有大量货囤在产地,等着一些批发商拿货,估计今年只能烂在手里了。
内蒙古的土豆也碰到了类似情况。去年9月,内蒙古土豆开卖,很快遭遇抢购,收购价在一个月内从0.6元/斤涨到1元/斤。这些被抢购的土豆没有进入市场,而是被人囤起来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土豆主产区武川县建起了大量土豆储藏窖。但让囤积者想不到的是,去年底土豆价格就开始下跌,今年春天,去武川收购土豆的客商更少了,给的价格更低。武川县出现了大量土豆滞销的情况。据当地供销社估计,全县目前还有一亿斤土豆没有销售出去,占全县全年土豆产量的35%-40%.
去年,当苹果、土豆等价格迅速上涨时,已经有人在讨论游资炒作与价格上涨的相关性,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游资囤积炒作推高了农产品价格。
今年,这些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囤在冷库里的货即将大量腐烂。这反过来说明,苹果、土豆、大白菜等农产品的产量很大,现有的消费需求不足以支撑去年的高价,导致去年这些农产品价格大涨的不是真实的消费需求,而是炒作的囤积需求。
编后语
改变农产品流通模式或能减少囤积行为
农产品因为没人要最后烂掉的事情往年也发生过,所不同的是,今年大白菜、土豆等滞销是因为前期囤货后市场价格大跌,囤货商不愿意卖了;以往大都是农民丰收但销售渠道不畅,来不及卖。
造成这两种情况可能与目前国内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很有关系。现在国内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主要环节是农户-经销商采购-批发市场-分销商-零售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隔了很多层关系,信息不畅,流通渠道也不畅。农户种出来的苹果、土豆不是直接供给销售终端,客观上给中间商囤积炒作创造了条件。
农产品一旦被资金炒作,在整个产业链中,受伤者无数。它引发了剧烈的价格波动,不仅带来了产区收购市场的混乱,还会给种植户带来混乱的信息。对消费者来说,目前只有一个感受:"贵!"
市场经济下,我们无意过多苛责资金逐利的本性,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改变农产品流通的模式,来减少囤积行为的发生,进而稳定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政府目前着力推动的农产品直供直销或许是一个好的办法。杭州的几个大超市,这几年都已经开始了苹果直供直销的模式。因为有明确的销售渠道,苹果能卖出多少,才收购多少。扁平化采购,价格没被炒家过手,也就不会大起大落。这对果农和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对销售商来说,风险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