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
欧盟RASFF与食品接触材料通报数量增长须关注
2020-01-23  浏览:951
      近几年由食品接触材料不合格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注意,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上每周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通报所发现的食品、饲料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问题。2018年欧盟RASFF共对华产品通报330起,其中与食品接触材料99起,占对华通报总数的30%。RASFF对华通报总数同比增长了3.13%,与食品接触材料通报数量增长了8.79%。可以看出,欧盟RASFF向公众通报进口中国与食品接触材料问题的数量居高不下,且占比增加。对问题产品欧盟会采取拒绝进口、撤出市场、产品退回、销毁、官方扣押等措施,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亟须引起注意。
 
  原因分析
 
  国外与食品接触材料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格是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对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种类和限量要求不同、检测方法不同,导致其限量要求并不具有严格的可比性。这不但增加了出口生产企业检测费用、经营成本,也加大了出口产品被检出不合格、遭受通报的几率。
 
  国内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够,产品存在问题,是我国产品遭遇通报的另一原因。一些与国内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只按照合同和样品进行生产和检验,对安全、卫生项目重视不够,没有按进口国标准进行合规性审查,因此在官方抽查检测中因不满足法律法规要求而被通报、退运。甚至个别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不对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控制。
 
  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文字翻译等原因,企业和一些监管机构对欧洲各国的法律法规、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并不能全面掌握,因此在企业自控、政府监管方面均存在真空地带和一定的障碍。
 
  对策及措施
 
  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把好原料关,对关键控制点参数进行有效控制,严格进货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对首次使用的原料、新工艺、新配方和新器型等进行试制并进行安全卫生控制项目的检测,控制好产品一致性。
 
  有关部门要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商务、海关等部门间协调,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无缝监管”。特别是要加大对市场采购产品的检验监管力度,一些企业通过内贸将货物卖到批发市场,一些国外公司到批发市场采购这些产品,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极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遭到国外退运或通报。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随着科技发展,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与食品接触产品,产品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也不可避免带来卫生方面的隐患。
 
  研究有毒有害物质迁移量的规律与影响,解决检测抽样的频次、产品类别、规格问题。因为输入国检测方法不同,浸泡时试剂、温度、时间各不相同,企业产品要出口,就应按所有出口国家标准进行检测,费用极高。综合分析影响有毒有害物质迁移量因素,研究有毒有害物质迁移量与原材料、生产工艺的关系,提高检验针对性,减少抽样批次、数量,降低检测费用。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