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海底捞旗下多家面馆浮出水面:品牌成核心竞争力 面馆口味反响不佳
2020-06-02  浏览:690
  中国网财经6月1日讯 继开在北京的面馆十八汆引发关注后,海底捞旗下多个快餐品牌陆续浮出水面。

  近日,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先后亮相成都、郑州、西安,天眼查显示,三家餐企均归属新派(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后者为海底捞全资子公司。目前,除新秦派面馆暂停营业,另两家均处正常运营。

  多地面馆陆续开业 海底捞进军快餐市场?

  大众点评显示,捞派有面儿与佰麸私房面人均消费分别为8元、9元,与十八汆面馆主打“好吃不贵”一致,两家面馆同样具备价格优势,且都采取了“区域+特色面+低价”的餐饮模式。

  据悉,捞派有面儿SKU共有12款,包括川香鸡杂面、红烧肥肠面、泡椒鸭血面等,最便宜的特色凉面仅售2.99元。据店员透露,捞派有面儿内设62个餐位,平均60秒可出一份面,目前日售约600份面;

  佰麸私房面则有17款SKU,招牌包括油皮面、番茄汤面、牛肉烩面等,价格在6-10元不等,另有4款小吃可选。该店店长告诉记者,佰麸私房面独立运营,不开放加盟,不依附于海底捞,由蜀海提供后端配送。

  即便工作人员有意澄清与海底捞的关系,店内也丝毫看不出海底捞的影子,但接连在多地落子面馆,海底捞此举仍被媒体解读为“进军快餐市场”。

  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快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快餐门店占比也不断上升。据《2019中国快餐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快餐门店数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长到2019年的49.2%,几乎占到整个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海底捞的财报表现却透露其一定意义上已触及成长天花板。

  据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海底捞实现收入265.56亿元,同比增长56.5%;归母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5%。而在关键数据上,海底捞的整体翻台率却从2018年的5次/天下降为4.8次/天,其中一线、二线城市翻台率分别从5.1次/天、5.3次/天下降至4.7次/天、4.9次/天;同店销售增长率在一二线城市出现负增长,其中,二线城市下降1.9%。

  随后,中国网财经记者就“进军快餐市场”等问题致电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面馆是员工自己提报的创业项目,外界可能有些过度解读。“这只是一些优秀的店经理自己在尝试和探索而已,公司认为目前还不具备能力进军这个市场。”谈及是否计划在更多区域进行新的子品牌孵化,该负责人回应“还是以员工自己的创新尝试为主”。

  品牌成核心竞争力 面馆口味反响不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海底捞做面食是依托强大品牌进行多品类布局,既符合餐饮发展的趋势,也匹配其自身突破整个业绩天花板的一个重要节点。

  朱丹蓬分析道,海底捞旗下面馆有着非常强的地域性和重度消费人群的匹配度,是比较接地气的,随着海底捞“多品类、多渠道、多场景、多消费人群、多品牌”五个战略的落地,对于整个海底捞未来的发展,体量的增加,利润的提升以及股价的支撑都有着很好的支撑作用。

  不仅如此,海底捞在布局快餐领域尤其是面食市场方面,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一方面,其多年以来在火锅连锁企业之上的经验,尤其是上游供应链的有力保障,能够针对当下快餐店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出改变;另一方面,海底捞注重餐饮智能化建设,让一众新品牌更倾向于自助化服务,也为其降低了大笔人工成本的投入。

  此外,在海底捞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下,各地面馆也吸引着不少食客慕名前往。“海底捞开面馆啦!当然要过来打卡”、 “海底捞旗下品牌把我馋虫研究的透透的”、“听说海底捞开面馆了,专程来打卡”,在大众点评评论区,被“海底捞面食”种草的网友比比皆是。

  “品牌是海底捞旗下面馆的核心竞争力。”朱丹蓬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高品牌高性价比之后,海底捞旗下面馆的连锁效应、品牌效应,都是其核心竞争力。

  然而聚光灯下,海底捞旗下面馆品牌更要面对食客们对口味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记者发稿,除了十八汆在大众点评收获了四星4.47分的评价,捞派有面儿和佰麸私房面的评分分别为3.9、3.94,星级评定同为3星半,且三家店的口味分均不及环境分和服务分。

  都说菜品味道是餐厅的灵魂,但也有消费者认为“味觉不会给人带来多大的惊喜刺激,价格却会直接撩动人心。”这一次海底捞能否凭借“低价”策略,再一次收割面食市场份额,仍有待时间考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