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东北葡萄酒产区调查报告(概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30    来源:华夏酒报    浏览次数:832    评论:0
导读

东北产区是我国葡萄酒工业化酿造历史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36年由日本人兴建的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和1938年成立的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就是最早利用山葡萄酿酒的酒厂。解放前夕,东北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处于停产状况,建国以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几家葡萄酒企业,到1974


  东北产区是我国葡萄酒工业化酿造历史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36年由日本人兴建的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和1938年成立的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就是最早利用山葡萄酿酒的酒厂。解放前夕,东北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处于停产状况,建国以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十几家葡萄酒企业,到1974年的总产量超过1万千升。但由于该地区冬季严寒,欧亚种葡萄品种大多数浆果不能充分成熟,因此,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酿酒原料受到某些因素的局限,产品基本是单一的甜型红葡萄酒。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从1973开始,用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世界酿酒名种进行了杂交试验,在大规模山葡萄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优的左山一、左山二、双丰、双优、双红和左优红等山葡萄品种;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山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优异的种质800余份;研究出了山葡萄的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化学调控、保花保果、无公害生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一、东北产区发展环境评价

  (一)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2、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和标准升级。

  3、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东北各地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

  4、东北部分地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酿酒葡萄的优势产区。

  5、东北地区葡萄酒产业具有潜在竞争优势。

  (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我国葡萄酒产业在国际葡萄酒产业格局中是“葡萄酒潜在消费大国”而不是“葡萄酒制造强国”。

  2、国际上如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兴起,逐渐成为我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受市场需求影响,企业经营风险大。

  4、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基地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力度。

  二、东北葡萄酒产区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东北各省尤其是吉林省,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葡萄酒行业历史较早,但真正的迅速发展是从九十年代末期至今不到十年的时间,葡萄酒业经历了盛极至衰、恢复发展和产业提升三个阶段。

  (一)盛极至衰阶段

  1998年到2002年底,东北地区的山葡萄酒红遍大江南北,年销售额超过5千万元的企业达10多户,其中长白山、通化、池之王等知名品牌年销售亿元以上。到2002年底,通化市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7万千升,总产量达到4.6万千升。

  然而盲目过度的发展,造成原料紧缺,一些不法经营者开始采用“三精一水”制作所谓的葡萄酒,以低价大肆冲击市场,结果造成全国葡萄酒市场混乱无序,从而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于2002年12月被中央电视台曝光。至此,整个山葡萄酒行业遭遇重创,进入发展低谷。

  (二)恢复发展阶段

  央视曝光后,吉林省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产业集中发展区的通化市政府先后多次进行大规模的葡萄酒专项整治,并通过各种措施手段,为葡萄酒厂家重新“洗牌”。 2004-2006年吉林省葡萄酒生产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

  (三)产业升级阶段

  经历过辉煌到低谷,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通化市东昌区和柳河县等先后成立了葡萄酒行业自律性组织,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了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了生产准入和市场准入门槛。

  三、东北产区葡萄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管理体制不顺。

  (二)缺乏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缺乏实力雄厚、外联国际国内市场、内结千万葡萄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推动产业发展。

  (四)葡萄酒企业机制不活、规模小,管理粗放,加工工艺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利润增值空间有限,抗风险能力差。

  四、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振兴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从酿酒工业发展看,葡萄酒更是我国鼓励性和政策扶持性行业。东北地区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东北产区葡萄酒产业的问题,也是全国其它产区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等途径,加快发展,才能得到根本转变。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706/30/5451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