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美国渲染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美国制造”质量堪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288    评论:0
导读

美国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新华社昨日发表的文章如此分析了美国方面近期炒作中国输美食品安全问题。 另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近期亦发现众多美国输华食品存在质量


    美国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新华社昨日发表的文章如此分析了美国方面近期炒作中国输美食品安全问题。

    另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近期亦发现众多美国输华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质检总局公开的特急文件显示:“有举报称,美国输华鸡肉产品中含有砒霜。”

    “妖魔化”中国食品

    上述新华社文章表示,在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一些别有用心的美国人将“中国制造”和劣质品画上等号。事实证明,在美国进口的众多中国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符合美国的质量标准的,问题产品仅是极少的一部分。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供的数据,尽管每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数额巨大,但被FDA拒收的中国食品的比例远远低于丹麦和多米尼加向美国出口食品的比例。

    数据显示,去年多米尼加输美食品中有817批次被美方拒收,主要原因是杀虫剂含量超标。同期,丹麦输美的520批次糖果也因质量不合格被拒于美国大门之外。而去年因质量问题被美方拒收的中国食品仅为391批次。另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多米尼加去年输美食品总额为3亿美元,丹麦为4亿美元,中国则达到38亿美元。

    而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里,被FDA拒收的外来食品中,印度有1763批次,墨西哥有1480批次,中国有1368批次,越南为533批次,日本为508批次,意大利为482批次。但2006年这些国家输美食品的总额除墨西哥达到98亿美元外,其他国家的输美食品总额都远小于中国:印度为12亿美元,越南为11亿美元,日本为5亿美元,意大利为29亿美元。

    即使考虑到一些不合格产品可能蒙混过关,上述数据也足以说明中国输美食品的质量较高,问题食品不过是很小一部分。各个国家都存在无良商家,当然也包括美国在内。根据FDA的公告,印度的黑胡椒、咖喱粉中就曾被发现沙门氏菌含量超标,墨西哥的干辣椒、蟹肉、棒棒糖也曾因为卫生不达标而被拒收。

    “美国制造”质量也堪忧

    从另一方面而言,“美国制造”食品也在中国遭遇到众多质量问题。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一份带有“特急”字样的文件(国质检食函〔2007〕418号)。该文件显示,“今年6月,深圳检验检疫局从美国进口的一批冻鸡肉产品中检出克球酚超标。另有举报称,美国输华鸡肉产品中含有砒霜。”

    就此,国家质检总局决定暂停进口美国P-7264厂家的冻鸡肉产品,并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加强对进口美国冻鸡肉产品的检验检疫,特别是对克球酚、砷含量的检测,即日起对上述货物增加20%的抽样比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昨日,质检总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山西检验检疫局从美国供货商JARROW FORMULAS INC.USA输华的傲威营养乳清蛋白粉(香草味、原味、巧克力味)中检出硒含量超标,不符合我国有关卫生标准要求,产品已被我检验检疫部门作退货处理。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输美食品中,被美方退回的不合格产品所占比例不到1%,这一数字低于同期中国拒收的美国食品比例。而一些美国食品最近也被发现存在细菌含量超标、霉变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其中一些产品还产自美国的名牌企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显然是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

    已退休的FDA资深官员卡尔·尼尔森认为,个别产品质量不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大规模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道理很简单,全球化促使各国商家寻找最便宜的商品,进口商要压低商品价格,出口商为拿到订单,则拼命压缩成本,一旦监管出现漏洞,一些无良出口商必然偷工减料,甚至“黑心”制造,从而造成恶劣的产品质量事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共同合作,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并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同时,各国也需要将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不能因为政治偏见和商业利益,夸大其事,片言惑众,出现“妖魔化”的结果。

    协商沟通应对技术壁垒

    近期频繁发生的美方指责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表明,双方在技术壁垒的解决以及协商沟通方面仍需努力。

    “如果说是某些中国食品被美国FDA退回,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如此大批量批次的食品被退回,很难摆脱是技术壁垒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安全方面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咨询时如此说道。

    据了解,美国技术标准和法规数量多,层次分明,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有关的法律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公平包装和标签法》、《茶叶进口法》、《婴儿食品法》等。美国的这些标准和法规在美国食品行业中实施,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众多的技术壁垒:食品标签制度,此外还有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这些制度要求严格,一些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

    中国政府一直就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决定,从2007年9月1日起,所有经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口食品,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上均加施检验检疫标志。

    在注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放弃与美国相关机构和组织的沟通工作,一直采取共同协商沟通解决问题的积极姿态。

    6月29日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曾与美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长莱维特以及美FDA有关官员举行电话会议,并明确表示:中方每年同样从美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许多批次的不合格食品。对这些问题,中方都是本着合作精神,进行了妥善处理。

    另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透露,7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京会见了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副主席吉莫曼一行。针对国外个别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双方一致认为,个别企业、个别商品的问题不能说是中国商品总体的质量问题,不要因贸易中的个案影响中美双方贸易健康发展的大局。

    遭质量质疑及技术壁垒粤水海产品对美出口下跌近八成

    由于产品质量屡遭质疑以及技术壁垒提高,今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5976吨,价值1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下降76.6%和79.2%,出口平均价格为2008美元/吨,下降11.6%。

    上述数据由拱北海关最新发布。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出口水海产品7万吨,价值1.3亿美元,分别下降28.8%和38.1%。

    拱北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4132吨,下降82.3%;以加工贸易方式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1843吨,下降16.1%。

    成量出口的只有盐腌墨鱼及鱿鱼和冻罗非鱼两种商品,出口分别为2196吨和2021吨,分别下降14.4%和79.2%,合计占同期对美国出口总量的70.6%。广东省过去出口美国的主要商品冻虾,出口量从去年同期的546吨萎缩到今年的5吨。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指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水海产品对美国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品质量遭质疑,市场份额迅速流失。2006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通报我国出口水产品药残问题,以及11月份接连发生的“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给我国水海产品声誉蒙上阴影,致使出口美国市场迅速萎缩。

    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壁垒抬高出口门槛。今年一季度,美国沃尔玛和达登连锁餐饮集团要求,所有虾类产品必须满足《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该要求从技术角度对出口美国水海产品构筑了一道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广东水海产品的出口。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还谈到,水海产品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瓶颈。6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宣布,美国将暂停从中国进口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5种水产品,直到证明这些产品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为止。

    这将严重影响广东水海产品对美出口,美国的做法已引发连锁反应,在美国宣布禁令之后,欧盟国家也宣布将对这些产品实行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展开相关调查。其他国家也可能继续效仿,对我国出口水海产品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使得我国水海产品出口步履维艰,水海养殖业将受到沉重打击。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707/17/46414.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