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一条消息显示“美输华食品被检出硒超标,相关产品已被检验检疫部门做退货处理”。
三天前的13日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美国数家主要肉类加工商的产品即日起将无缘中国市场,包括全球最大肉类加工商“泰臣食品公司(TysonFoodsInc。)速冻家禽以及肉类产品被发现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而一天前,7月12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态度强硬,“中国对其出口产品的安全负有责任。”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中国输往美国的食品和其他商品正在经受前所未遇的严格检查。
显然,你来我往的食品安全争端,不是这一轮冲突的最初缘起亦不是最终结局,它不过是双方贸易摩擦升级过程中的一幕而已。
食品安全问题上的“针尖-麦芒”
7月12日,古铁雷斯称,“中国必须尽快行动以确保对美出口商品的安全。”
就在同一天,美国参议员德宾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对所有的外国食品进口征收费用,而“针对每项产品最高20美元的费用,用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扩大检查范围。”
简单看这一提案,它不过是对美国近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不满的一种策略性回应。但联系起来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指涉的“中国食品出口者”。
因为此前,德宾与国会众议员德捞洛就食品安全问题,数次致信FDA和中国食品管理当局。而此次议案中,德宾表达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如果有意向美国出口食品,必须先向FDA申请‘进口食品许可证’,达到或相当于美国标准者方可进口。”
其苛刻在于,“中国食品安全规定基本上与美国同类规定相同。这仅仅是一个按照不同标准执行的问题。”里昂证券中国宏观策略分析师安迪·罗斯曼判断。
7月1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暂停了42家国内食品企业的食品出口(海鲜类),其中17家企业的出口目的地正是美国。同日,被质检总局宣判禁止进口的产品目录中,包括“桑德森农场公司受抗寄生虫药残余污染的急冻凤爪、来自美国最大的农产品( 21.90,0.00,0.00%)公司——卡基尔公司含增加瘦肉的添加剂的急冻排骨等美国公司的相关食品。”
早在7月12日之前,故事已经开始。在6月26日,中国在山东和深圳口岸截获美国产细菌含量超标的果类加工食品;6月12日,中国销毁含有害乳白蚁的美国整船的干果;更早的6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就查获了不符合中国卫生标准的大批美国输华食品。
美国方面,2007年3月份,美国多起宠物狗死亡事件的矛头都指向中国产宠物食品;紧接着,4月份有超过250多项中国产消费品因违反美国本土标准被扣留或禁止进口。
对此一连串故事,安迪·罗斯曼坦言,“中美双方需要花大力气,避免就食品安全问题政治化。”他的忧虑并不多余。
不止“食品安全”
双方分歧显然不尽在于此,“食品安全”只是美方一个发力点。
一份旨在允许美国公司要求美国商务部向中国商品征额外税目,以应对“中国政府人为干预控制汇率”的法案提交美国国会审议。
而作为该议案的提交者之一的美国共和党议员亨特在7月13日公开表示,“我们必须授予美国公司新工具以对抗中国汇率政策。”而据美国外贸协会分析,此一提案不过是近期针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四项法案中,最为严厉的一项。
而仅仅在两天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专门成立一个“针对中国”解决贸易争端的仲裁小组。
据本报了解,美国方面力谏这一小组的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当前中国与该组织在补贴问题上所陷入的僵局”。该组织负责人斯派塞直陈,“中国的补贴政策可能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
而中国方面,已然从4月中旬开始,就取消了部分钢材8%的出口退税,其他钢材的出口退税率则从8%降至5%。同样地,中国从7月开始,对2800多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覆盖了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在3月底,在中美贸易过程中,美国已然打破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的23年常规。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宋国友博士分析,“从多边来看,美国会充分利用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边国际经济组织壮大声势。可以预料,美国对华提出的WTO争端解决程序会日见频繁。”
“而从双边看,美国主要是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及其他双边交流机制,迫使中国做出更多的承诺或者让步。”
从单边看,美议员将继续利用提案,来瞄准中国的汇率政策,并锁定中方履行入世承诺的情况。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6月,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0起337项调查,直接涉案金额达到14.6亿美元,立案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增长42.8%和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