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美更大规模抹黑“中国制造” 大量商品再被召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1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692    评论:0
导读

美浸泡式抹黑中国制造 谎言重复1000次就会变成真理,虽然美泰道歉等事实让美国的中国制造批评者哑口无言,但他们的对策是:继续,更大规模地炒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建刚发自纽约 传播学中有浸泡式传播一说,简单解释就是在你耳边不停地进行舆论和所谓事实轰炸,最终让

  美“浸泡式”抹黑“中国制造”

  谎言重复1000次就会变成真理,虽然美泰道歉等事实让美国的“中国制造”批评者哑口无言,但他们的对策是:继续,更大规模地炒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建刚发自纽约 传播学中有“浸泡式”传播一说,简单解释就是在你耳边不停地进行舆论和所谓“事实”轰炸,最终让人不得不“自愿”接受某种观点,不管这种观点是真实或者谬误。

  目前“中国制造”在美国面临的就是这种“浸泡式”抹黑。美泰道歉并不能还中国玩具和中国商品清白,中国商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新闻不断爆出,10月4日更是达到一个高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当天宣布,基于安全原因,召回63万余件“中国制造”的玩具、钥匙圈等产品。

  大量中国商品再被召回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4日表示,因含铅量超标,55万余件中国制造的产品(包括19万个钥匙圈)被召回;另外8万多个摇铃鼓,因担心容易破裂而使得里面小珠掉出来,导致幼儿吞食造成窒息而被召回。几乎所有报道这次事件的美国媒体都没有忘记在报道中加上这样一句话:这些产品主要由美国厂家从中国进口,所使用的油漆或表面颜料含铅量达危险水平。

  据报道,4日被召回的玩具和其他产品包括积木、“小熊维尼”书签、记事簿、锁匙圈、“科学怪人”杯子等。根据媒体引述的美政府检验报告,其中“科学怪人”平口杯含铅量超出标准量65倍。

  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煜光9月24日说,“美泰公司为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但我们仍然乐不起来。”这番话不无道理。就在美泰向中国道歉的当天,美国婴幼儿生产商Kolcraft宣布自愿召回42万张中国生产的婴儿床。9月26日,6家美国公司宣布召回新一批为数超过50万件的中国制造的儿童产品,包括玩具和儿童首饰;美商最近一周还召回了1.12万个中国制造的铝制水壶;美国童子军协会也在4日宣布,召回160万件中国制造的含铅量过高的徽章……而每次事件发生,都会引起美国媒体甚至一些官员的疯狂跟风。

  “浸泡式抹黑”渐生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之前曾就中国商品质量问题与一些美国消费者进行过沟通,美国人对中国商品还是非常信任的,并能清楚地看穿美媒体和政府的用意。但记者6日在美国一家著名的大型购物场所采访时发现,虽然接受采访的消费者态度仍十分友好,但在他们的话语中已经能捕捉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信息:对“中国制造”的连续炒作对他们的态度产生了影响。

  记者在该购物中心的著名玩具零售连锁店KBTOYS采访了若干顾客。来自新泽西州的卡耐基老夫妇的谈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耐基先生说,他非常注意有关报道,他在为孙辈购买玩具时也比以前“小心多了”。他告诉记者,有几种玩具是绝对不会买的,一是表面带漆的,二是小零件太多的。“电视、广播、报纸天天在报道,肯定会引起我的警觉的。”“我知道美泰公司去北京向中国道歉的事情,也知道中国玩具召回主要是由设计不当造成的,但我想不管是谁的责任,我们都应当把儿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来自俄罗斯的移民瓦夏还在接受采访时将了记者一军。他说,他本来以为美国公司向中国道歉后,事情会告一段落,但没想到又发生了这次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他冷笑着看了记者一眼,说:“你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说,她相信中国玩具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虽然“有些担心”,但相信“中国制造”仍然是明智的。

  中国应对美国设计说不

  针对频繁出现的召回事件,记者曾经多次与美国同行沟通过。一位资深编辑说:在中国玩具召回一事上,两点可能明确:一是召回事件主要是由于美方设计不当造成的;二是中美对玩具油漆标准掌握的尺度可能不一样。他说,由于美国绝大部分玩具生产已经交给中国的生产商了,因此,标准不同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一些召回事件。他建议,中国的生产商可以对美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p#分页标题#e#

 
关键词: 召回,中国,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710/11/45294.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