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中美双方将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任何一方如发现威胁公共健康或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在48小时内向对方通报相关情况。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11日签署的协议,如果一方发现威胁到公共健康的事件,或涉及产品安全、生产条件、产品召回的事件,或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以及其他相关的突发事件,必须在2天内通报另一方。对方则应在接到通报的5天内作出反馈,向前者提供相关企业或实体的联系方式。
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表示,两国以往没有类似的通报机制。
这份《中美关于食品、饲料安全的合作协议》同时规定,对于向美国出口指定相关产品的国内企业,国家质检总局将对其进行注册登记,并对相关产品从生产到离岸出口的一系列环节进行跟踪检测。
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开展监管合作方面的活动,包括举办培训项目、开展科学研讨等,以确保相关产品注册登记及出证制度的长期稳定、有效。
中美双方将在协议生效后60天内成立工作组,并开展会议,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中美两国关注的热点之一。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表示,此项协议将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好地符合美国的相关标准。
协议初步确定了一批退货率较高、风险较大的产品,包括低酸罐头产品或酸化食品、动植物源性宠物食品或宠物零食、食品或饲料成分(如麦粉和米蛋白粉)以及除软体贝类之外的其他养殖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