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舆论壁垒”不会影响中日食品贸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11    来源:慧聪网    浏览次数:396    评论:0
导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生鲜农产品、加工食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出口格局上仍然是对日出口所占比重最大,1/4是出口到了日本市?>萑毡痉矫娴耐臣疲?毡臼称方?诘?6%来自于中国。日本餐桌上的大蒜、花生、蘑菇,90%来自于中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不断增加从国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生鲜农产品、加工食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出口格局上仍然是对日出口所占比重最大,1/4是出口到了日本市场。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日本食品进口的16%来自于中国。日本餐桌上的大蒜、花生、蘑菇,90%来自于中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不断增加从国外进口食品的比例,以应对本国农产品自给率下降导致的食品供应不足。为建立稳定的食品货源基地和进口渠道,日本实施了农产品的“输入开发”战略,大批的日本贸易商社携带种子、技术和订单,到中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建立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并且将产品加工包装后返销到日本市场。在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形成了“农户生产——代理企业收购加工——外商出口”的外向型农业生产模式。在这种战略下,大量的农产品、加工食品源源不断从中国流向日本,不仅缓和了日本市场供求矛盾,也刺激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此后,农业关联企业的跨国公司加入输入开发行列,更是加快了中日两国之间跨国食物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结构开始调整。大量的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日本出于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开始逐渐提高进口门槛,随之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接连不断。2001年4月,日本对中国大葱等3种农产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中日之间出现了长达8个月的农产品贸易争端。2002年7月,日本在进口中国的速冻菠菜中检查出农药残留超标,掀起了一阵子“有毒菠菜风波”。之后日本开始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予以重点关注。2005年日本修改了《食品卫生法》,2006年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可以看出,近几年中日农产品、食品贸易已经进入了纷争高发期。尽管日本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门槛,也因此引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近在眼前的“毒饺子事件”更是矛盾激化,但中日食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不会因此改变。

    原因很明显。一是日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为保障国内食物供给,进口是最佳选择。二是中国食品出口日本除具有价格优势之外,经过日本商社、中国企业和基地农户长期的共同努力,已经建设了一批食品对日出口基地,形成了快捷的出口通道。出口企业和生产者完全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和日商的要求提供加工食品,2007年中国向日本共出口了75亿美元左右的食品,合格率达99.81%,其中有47%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生产出口。三是农产品贸易是中日贸易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360.2亿美元,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为318.8亿美元。增加中国食品对日出口有利于缩小贸易顺差,这始终是双边贸易谈判的一个主要话题。没有什么比食品领域的合作更能说明两国战略的互补关系。

    在政府关注的巨大贸易额面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中国对日出口食品问题涉及面广,有日本消费者、中国农业生产者、食品企业、日本贸易商社和食品经销商等,甚至还涉及到民众感情与两国关系。保证出口食品质量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2008年1月30日,在日本发生的食用中国饺子中毒的事件在日本成为舆论热点。虽然经调查被认定为一起人为的个案,不属于产品质量问题,但传言误导了消费者,这一事件影响到所有中国食品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负面舆论在发酵之后会以所谓“民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制造“舆论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一种新形式。

    要切实保证不出问题,企业必须从源头抓起,实施全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做到产品可追溯、有证为据、有据可查,政企携手应对舆论壁垒。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806/11/53930.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