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欧盟 » 正文

全球粮食生产消费均呈增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16    来源:央视    浏览次数:770    评论:0
导读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的粮食展望报告认为,全球谷物总产量呈增长之势,2008年度将增长3.8%,预计将达21.28亿吨,有望实现3年来粮食生产总量首次超过消费总量的预期。其中欧盟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3.01亿吨,比去年增产4300万吨,增幅为16%,明显高于过去5年的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的粮食展望报告认为,全球谷物总产量呈增长之势,2008年度将增长3.8%,预计将达21.28亿吨,有望实现3年来粮食生产总量首次超过消费总量的预期。其中欧盟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3.01亿吨,比去年增产4300万吨,增幅为16%,明显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增幅。从单位产量来看,欧盟今年平均每公顷耕地粮食产量将达到5吨,比去年和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都有显著提高。据欧盟委员会的公告显示,欧盟今年粮食耕种面积比去年增加5%。这是因为,首先,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刺激了欧盟成员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次,欧盟委员会同意暂停实施农田休耕制度,2008年不再要求农场主将10%的土地闲置;最后,2008年粮食将获得大丰收,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较好的气候条件。由于去冬今春中东欧地区气温相对适宜,在播种季节,欧盟国家的降雨也普遍比较充沛,今年夏季以来,法国、西班牙北部和英国等西欧产粮区比往年偏凉,更适宜粮食作物生长。

  不过与欧盟不同的是,今年美国粮食总产量将有所减产,预计总产量约3.61亿吨。尽管小麦、大米和大豆增产,但洪涝灾害使得美国玉米减产约3450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量将比2007年下降约320万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就主要粮食品种而言,2008年,全球水稻播种面积高于预期,稻米产量预计为6.67亿吨,与2007年相比增幅达2.3%,中国、孟加拉国、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国的稻米产量增幅都可能达到最高水平,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稻米产量将分别增加3.6%和7.4%。

  20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7.753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351万吨。由于美国中部地区今年出现的洪涝灾害延迟了玉米的播种时间,从而导致玉米减产。美国玉米产量预测数据下调至2.63亿吨已成定局。不过,欧盟玉米产量今年将增加1100万吨,而且中国玉米产量预测数据已大幅上调,其他多数主要玉米生产国的产量前景也有明显提高,而高企的玉米价格已经刺激了阿根廷农户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从而部分填补了美国玉米减产的不利影响。

  另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年度全球小麦产量比年初预测数提高了800万吨,总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6.58亿吨,比2007年度增长5000万吨。欧盟国家的小麦产量由于解除了部分休耕土地的耕种限制和较为适宜的气候,小麦产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预计将达到1.415亿吨,比2007年增产约370万吨。美国虽然遭遇灾害,但其冬小麦产量有望创下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春小麦收成前景也基本看好,总产量预计将达到6670万吨,比去年度增加1000万吨。同时,澳大利亚小麦种植面积扩大。

  据欧盟粮农和经济机构分析,2008年全球粮食消费量预测数值目前呈现轻微下调趋势,但仍较2007年度消费数额有所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乙醇生产行业玉米需求量的增长所致,部分国家能源工业部门对玉米的消费一度占其玉米需求总量的25%,因而使得玉米价格居高不下。2008年度,预计全球玉米年底库存会降至9700万吨的25年来最低水平,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和地区的粮食库存将继续在较低水平徘徊。预计2008年度内,全球只有少数国家粮食库存会有所增加。与此同时,2008年度全球粮食贸易会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粮食交易总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已经出现有增有降的局面。如中东地区的旱灾和一些远东国家及地区食用及饲料用粮食用量增长,将明显刺激这两个地区增加粮食的进口,而欧盟国家粮食大幅度增产,将导致进口量明显下降。

  今年全球小麦消费量的年中预测数提高了200万吨,达到6.34亿吨,比今年年初预测数据增加了2200万吨。玉米和高粱供应相对吃紧将促使饲料用小麦消费量持续增长,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地区增长最多。随着小麦价格的微幅回落,亚洲和非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食用小麦消费量有望回升。2008年,预计全球小麦年底库存将同比增长2400万吨至1.43亿吨。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808/16/5134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