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婴儿奶粉市场硝烟再起 伊利彰显民族品牌实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18    来源:千龙网    浏览次数:50    评论:0
导读

有关专业机构研究发现,中国乳业的成长动力已由液态奶转变为奶粉、酸奶等多种乳品。其中,中国奶粉市场,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增长速度较快。中国高档婴儿奶粉市场销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再加上2008年是一个生育高峰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可能取代日本,

    有关专业机构研究发现,中国乳业的成长动力已由液态奶转变为奶粉、酸奶等多种乳品。其中,中国奶粉市场,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增长速度较快。中国高档婴儿奶粉市场销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再加上2008年是一个生育高峰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

    全国0-3岁的人口有6900万,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在1700万左右。由于现代生活日益紧张,都市妇女难以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宝宝。所以高端婴儿奶粉的需求日益加大。这样每年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就需要30万吨。我国现在一年的婴幼儿奶粉产量仅8-10万吨,庞大的新生儿消费群体孕育着中国婴幼儿奶粉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饱受原料价格上涨和市场激烈竞争双重压力的中国乳企而言,进军奶粉市场,特别是占据高附加值的婴儿奶粉市场成为了企业转型,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婴幼儿奶粉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如惠氏、美赞臣、雅培、雀巢、多美滋等。全球排名前100名的乳品企业已经有20多家进入中国,进口品牌的产值已占我国乳品市场的1/3。而国内品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制上起步比较晚,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尽管有着上述种种不利因素,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企依然凭借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战略眼光,经过数年布局,推出多款适合中国宝宝吸收的婴儿奶粉,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彰显了民族品牌的实力。

    2005年,伊利就已打破国际品牌在国内奶粉市场的垄断局面而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第一品牌。近两年来伊利集团的中高档婴幼儿奶粉更是始终保持着140%的增长。至2006年,伊利中高档奶粉已经基本完成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品战略结构升级,牢牢占据了国内主流市场,品质形象获得市场充分认可。2007年底,伊利集团荣登了 “十大受消费者信赖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之一。获此殊荣的伊利此时在全国奶粉市场已经占据了稳定的优势。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奶粉行业2007上半年的数据调查显示,伊利在全国奶粉市场的综合占有率稳居第一,其市场覆盖面和销售额等各项关键指标均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数据也显示,伊利在婴幼儿奶粉与成人奶粉均取得强劲的增长,分别达到行业平均增长的5.5倍与26倍。

    伊利一直不遗余力的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不断为国人提供最适合的产品。以婴幼儿配方为例。为了生产出可以抗衡国际品牌,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婴幼儿奶粉,伊利一直专注于母乳营养科学的研究,自2004年8月份开始,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7个省级城市采集母乳,并与南昌大学、中国疾控中心营卫所、荷兰LIPID NUTRITION公司合作,对母乳的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矿物质、维生素等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汇总。截止2006年12月份,历时两年半,研究全部完成,目的是通过中国母乳成分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适合中国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

    在成功开发伊利婴幼儿奶粉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基础上,伊利研发人员再接再厉,在2007年又进行了产品的全线升级,在原先推出的“A+B”营养系统上,添加了增强记忆、有助脑部发育的胆碱,同时加入有助于吸收及免疫的活性双歧益生菌与复合益生元,使益智营养得到有效吸收,为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提供双重动力。

    2008年6月,伊利集团宣布旗下的金山新工业园奶粉加工区正式落成。这家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配方奶粉生产工厂”占地500亩,日处理鲜牛奶能力可达1200吨,年产各种配方奶粉产品6万吨,其落成标志着伊利拥有了自己的超大规模的自主奶粉生产基地。金山工厂的落成和启用不仅表明伊利以液态奶、奶粉等多产品线为支柱格局的生产体系的确立和巩固,更大大加强了伊利在奶粉产品的生产、研发能力,因此,伊利在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高端奶粉市场的过程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808/18/5383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