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星岛日报》9月12日载文《大陆再曝毒奶粉害婴显食品安监软肋》,摘要如下:
中国大陆「肾结石娃娃」事件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蔓延,全国至少七省出现大量婴儿怀疑吃了劣质奶粉患上泌尿系统结石,其中甘肃省有一婴死亡。中国卫生部已向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事件,幷提醒公衆立即停用该款奶粉,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已派调查组赴三鹿集团调查事故原因,在全国对同类产品加强检查。三鹿奶粉生产商最初坚决否认奶粉品质有问题,中国卫生部公布「高度怀疑」的奶粉牌子后,生产商终于发表声明,承认验出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幷且展开历来最大规模的奶粉回收行动。
令人费解的是,化学工业原料「三聚氰胺」怎么会与食品奶粉的污染挂上鈎?迄今,生产商的声明还没交代污染原因。「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用来制造塑胶,加工后亦可用于木材、纺织及皮具工业,人类及动物长期摄取,会破坏生殖及泌尿系统,导致膀胱及肾部结石,进一步诱发肾衰竭及膀胱癌。大陆今年6月以来陆续因泌尿系统结石入院的婴儿,进食了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结石要超声波才照得出,轻者可用水溶解或镭射击散,严重的要开刀甚至可致命,对幼儿的父母身心带来不少痛苦。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不由得令人联想起四年前惊动全球华人的大陆「大头娃娃」事件。当年,源自多个牌子的劣质奶粉充斥大陆市面,廉价吸引大量基层母亲光顾,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安徽阜阳市一百七十多名婴儿陆续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闹出人命。
当年「大头娃娃」事件调查那些「空壳奶粉」的源头比较困难,只有没收而没有回收。今次由于源头单一,所有婴儿食用的奶粉都是「三鹿牌」这个最大的国产内销奶粉生产商。据大陆媒体报道,三鹿奶粉爲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总部位于河北石家庄,是中国最大婴儿奶粉生产基地,婴儿奶粉是其主打品种,三鹿奶粉以低廉价格在大陆婴儿奶粉市场占有率达18%,三鹿集团连续六年入选中国企业五百强。但是,这样的企业竟然会发生「肾结石娃娃」事件,难免会导致消费者质疑类似的大陆「名牌」企业的含金量。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四年前安徽阜阳市「大头娃娃」事件后,三鹿牌曾经一度被政府公布列入质量欠佳「黑名单」。此后,三鹿集团火速展开危机公关,经过多方斡旋,在「黑名单」公布后第4日,由中国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允许三鹿奶粉正常销售。此后国家质检总局的婴儿奶粉质量抽查中,三鹿集团又被列爲优质奶粉企业的首位,成功爲三鹿奶粉阜阳危机画上句号。没有料到,事隔四年,三鹿集团又卷入另一次「毒奶粉」风波,今次事件显示其品质监控确实大有问题。
如今,三鹿奶粉生产商不能不回收奶粉,因爲大陆当局公布了品牌,即使生产商不回收,也卖不出去,而一天大衆怀疑劣货仍存市面,一天这品牌的奶粉就乏人光顾。外国也曾发生过奶粉回收,通常限于某几个批次,今次三鹿牌生产商回收的劫是上月六日以前生产的全部婴幼儿奶粉,达七百公吨,以大罐装奶粉通常重一公斤计算,至少达七十万罐,经济损失不可谓不大。究竟这是公司爲挽回公衆信心故意扩大回收范围,还是因爲供应链记录混乱查不清而不得不「宁枉毋纵」,还要待大陆当局进一步追查。
生产商回收奶粉无疑是要表示向消费者负责,也爲此付出重大经济代价。但是,如果企业事先做好质检工作,不但可以免劫婴儿和父母的痛苦,生产商也可免劫往后的索偿诉求和责任官司。所以,希望经此一役,生产商能够醍醐灌顶,切实采取措施亡羊补牢,包括大幅改革做好品质管理,层层问责,早日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否则多年基业恐毁于一旦。不仅如此,鉴于目前大陆仍有不少企业质检不严,不但影响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即使在国内市场也可能成爲国际品牌以安全可靠的卖点所蚕食,因此,大陆其他企业也应引以爲鉴,痛切认识到做好品检不但是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安全健康负责,也是对企业自己持续生存的保障。
对比起大陆四年前劣质奶粉造成衆多「大头婴儿」事件,今次大陆当局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危机处理有所进步。然而,大陆「肾结石娃娃」事发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恶性发酵,酿成大祸,直到「纸包不住火」,才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中国食品卫生各个环节监测监控的效率,值得引起大陆有关当局的进一步反省。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仍然是要趁热打铁一查到底,尽快找出须要负上法律责任的个人和机构,公布周知,以震醒全国食品生产商的食品安全品质监控意识。
更多新闻和讨论请看:聚焦三鹿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导致婴儿肾结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