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浙江检验检疫出口蜂产品货值557万美元,在批次同比小幅下降5.6%的基础上,货值同比增长59.45%。
从美国到西欧,再到东欧,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没有人可以预测这个“冬天”什么时候会过去,出口企业如何“自保”,如何突破困局?这是一道难题,也是一次抉择。危机只是引发全面预警的触发器,危机加快了蜂产品行业的调整步伐。事实上形成的“倒逼机制”,为蜂产品全行业迎来一次难得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契机。
2008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蜂产品6219.7吨、货值4376.1万美元,虽然重量同比下降了15.9%、但货值却增长了30.9%。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年。今年1~2月,浙江检验检疫出口蜂产品货值557万美元,在批次同比小幅下降5.6%的基础上,货值同比增长59.45%。
高端定位提升出口利润
“这要归功于蜂王浆和王浆干粉等高档蜂产品的出口增幅明显。”浙江局食品检验监管处的蜂产品专家陈国平告诉记者,2008年,浙江省出口鲜王浆、蜂王浆冻干粉出口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占全年全国出口量的94.5%和76.4%,仅鲜王浆出口一项就增长了31%。
普通的蜂蜜只能食用,有机蜂蜜却可以直接用来敷面膜。有机蜂王浆不仅能以普通蜂王浆两倍以上的价格出售,在欧洲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更多地出口有机蜂王浆,浙江的蜂产品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杭州蜂之语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投入数千万元,购买高科技检测设备,并培养了一批专业检测人才,开展出口蜂产品检测。
“浙江蜂王浆出口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保持良好势头的原因是:出口蜂王浆加工企业注重源头管理和质量控制及自检自控能力,整体质量较为稳定。”陈国平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成的“联合体”正在使浙江蜂产业从源头到生产的过程更符合出口的标准。
做蜂农的贴身技术顾问
保证蜂产品的安全卫生,蜂农是第一质量责任人。老陈是浙江衢州江山的一个普通蜂农,几十年来一直是“哪里有花就带着蜂箱去采蜜”。2008年起,他成了生产有机蜂产品的合作农户,老陈传统的工作方式被彻底改变了。在千岛湖原生态有机基地里,蜜蜂采的是野生花园里没有农药残留的油菜花,蜂产品进行低温处理以保持其活性,冰箱、帐篷、厂房等设备齐全,而对产品生产的具体时间、蜂箱温度等进行详尽记录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因为这些都会成为有机蜂产品出口时的“出生证”。
为了让更多的蜂农成为老陈这样的科学养蜂人,浙江局一直努力做蜂农的贴身技术顾问,尽量在一线开展各种实用性强的培训。3月上旬,衢州检验检疫局联合浙江江山健康蜂业有限公司开展培训工作。浙江局专家陈国平向蜂农们详细地讲授了养蜂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到会蜂农还和浙江江山健康蜂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承诺书,承诺规范用药,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按要求存放蜂蜜、蜂王浆等。
科学监管构筑高质量防线
“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的规范化是确保出口蜂产品安全卫生的首要条件。在我国蜂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衢州江山,衢州检验检疫局积极帮助企业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完善溯源系统。去年8月,在分管局长的带领下,衢州局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历时4天,行程2000余公里,对位于浙、赣、、皖的浙江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18个备案有机养蜂场进行了核查,重点检查了养蜂场周围环境、用药管理、养蜂记录、投售情况等内容,并采用GPS定位仪对养蜂场进行精确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的规范化。
杭州市桐庐县是我国蜂产品之乡,也是全国重要的蜂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为了积极助推桐庐出口蜂产品产业的发展,杭州检验检疫局加大基地管理力度,不仅对辖区63家出口蜂产品备案基地进行了全面清查,还对新获得卫生注册的4家企业共14个养蜂基地进行了检验检疫备案,督促企业养蜂管理人员在新蜜开采时赴养蜂基地对蜂情、养蜂用药等进行实地现场调查指导,抽取样品检测兽药残留,并根据调查情况及检测结果对基地进行分类管理。2008年底,位于桐庐县的杭州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也是全国首个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检验检疫部门将与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确保蜂产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上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