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美国15个品牌婴幼儿奶粉被指含有火箭燃料成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8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983    评论:0
导读

美15个品牌婴幼儿奶粉被指含火箭燃料成分 洋品牌急撇清奶源地非美国 美国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环境工作小组日前发表声明称,美国15个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测出可用于爆炸物和火箭燃料的化学物高氯酸盐。声明中没有透露哪些品牌奶粉存在问题。 据了解,美赞臣、雅培、雀巢为

  美15个品牌婴幼儿奶粉被指含火箭燃料成分

  洋品牌急撇清奶源地非美国

  美国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环境工作小组”日前发表声明称,美国15个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测出可用于爆炸物和火箭燃料的化学物高氯酸盐。声明中没有透露哪些品牌奶粉存在问题。

  据了解,美赞臣、雅培、雀巢为美国奶粉市场的三大生产商,这三家奶粉生产商在美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有超过90%份额。这些在国内同样有销售的洋品牌,是否受到牵连?

  洋品牌称奶源来自澳新等

  记者从多家美国婴幼儿奶粉厂商处获悉,目前中国市场的美国奶粉,进口奶源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消费者暂时不要担心。

  昨天,惠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中国销售的奶粉奶源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没有采用来自美国的奶源。惠氏强调,在上述提到的15个品牌里,肯定没有“惠氏”,该公司在多年前早已退出美国市场。

  此外,还有部分洋品牌则宣称,其在中国出售的婴幼儿奶粉来自欧洲,不会含高氯酸盐。据悉,雀巢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奶粉产品则采用本土奶源。

  记者昨日走访市场,在广州五羊新城的华润万家超市,记者看到美赞臣、雅培、惠氏、施恩这些牌子的奶源产地为澳洲、新西兰和爱尔兰,而雀巢奶粉的奶源地为我国的黑龙江。

  两原装进口奶粉被调查

  记者还获悉,国家质检部门已介入调查两款从美国进口的原装奶粉。

  记者发现广州市场上的旭贝尔和Parent’s Choice(双亲之选)婴儿奶粉标称为原装美国进口,由中国山姆源营养品有限公司代理。昨天,该代理公司上海总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旭贝尔”和“双亲之选”并不在美国检验出含有高氯酸盐的15种奶粉品牌之列。该公司还透露,国家质检总局已于6日对这两种奶粉进行抽检,目前检验结果仍未公布。

  追源

  美权威部门出面,称奶粉毒素含量远低于标准 水的问题还是奶粉问题?

  高氯酸盐是啥? 火箭导弹燃料成分 可能影响大脑发育

  据介绍,高氯酸盐是冷战时期火箭和导弹燃料常用的化学物质,“多种研究显示,高氯酸盐是一种强力甲状腺毒素,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儿大脑发育”。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则警告说,一旦把含高氯酸盐的上述奶粉与“即使只含微量高氯酸盐”的水冲兑后,其中的高氯酸盐含量将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的安全标准。

  4月3日,美国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环境工作小组”发表声明称,美国市场上15个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含高氯酸盐,其中最畅销的两个品牌的奶粉,在2000年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上总共占据87%的份额。因为只进行了几次抽样检查,所以目前很难确定,在同样品牌的各种奶粉中,高氯酸盐含量是否普遍超过安全标准。

  有业内人士表示,受环境污染影响,确实会在乳品中检出少量高氯酸盐,但乳制品中的含量比母乳低五倍。

  一位在洋奶粉行业工作多年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个事情主要是针对美国水的问题,但不知因何演变成奶粉问题。”据称,日前在美国35个州的至少395处地区的饮用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高氯酸盐。

  美国环保署、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以及美国科学院日前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澄清:该物质目前在奶粉中的含量远低于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该物质广泛存在于食物链中,究竟是奶粉本身的问题,还是水的问题,应要进一步分析;该物质可以被碘所中和,根据规定美国奶粉都含有碘;该物质不会被代谢为别的物质,不会蓄积,停止服用后会被排泄掉。

  其实早在2005年,美国已经发现因为环境污染而在水源、母乳和牛乳中检测出高氯酸盐。

  领衔制定高氯酸盐的安全阈值的一位美国专家认为,只要军事或民用机构使用火箭或卫星,都可能造成高氯酸盐污染。我国也是卫星和火箭发射国,但是否有高氯酸盐污染现在还没有调查,而美国的情况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质疑

  美奶粉“含毒”旧闻重炒?

  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的高氯酸盐事件是旧闻重炒,三年来美国奶粉企业一直在呼吁解决因环境问题带来的高氯酸盐污染。虽然监督关注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但经媒体过度报道“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该人士分析,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大家对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都有很大的警觉性。进而由这种警觉性衍生出了过度防卫。结果就是很多消费者失去了消费理性,陷入简单的产品批判的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之中。他建议相关部门要教育消费者熟悉消费指标,提高民众整体消费行为的理性程度。(作者:欧志葵 吴旦颖 吴星梅)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904/08/4071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