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国家收储 乳品产业链解困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5-19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380    评论:0
导读

昨日本报报道,国家奶粉收储计划相关报告和资料已递交国务院,预计收储方案最快将在下个月底出台及启动。多名乳业内部人士及专家纷纷向记者表示,国家收储奶粉对于整个奶粉产业意义深刻,但这也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定做法,长期操作下去并无必要。此外,还要注意在实际收

  昨日本报报道,国家奶粉收储计划相关报告和资料已递交国务院,预计收储方案最快将在下个月底出台及启动。多名乳业内部人士及专家纷纷向记者表示,国家收储奶粉对于整个奶粉产业意义深刻,但这也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定做法,长期操作下去并无必要。此外,还要注意在实际收储过程中面临的以次充好、过分依赖收储等问题。

  内忧外困 乳品库存惊人

  国家收储全国库存一半

  “国家不可能各个省市、各个企业都顾及到,只能尽可能平衡。且我们的数据还不完整,前几天还有三家企业突然告诉我们有库存但没上报。这次我们希望国家能够收储15万吨左右。15万吨已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问题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牟静君表示。

  据悉,国家奶粉收储计划很可能分两期进行,一期收储量为5万吨,通过贴息贷款方式进行。国家以2.9万元/吨的价格采购奶粉,给予企业5.31%的贴息(贷款期为一年),相当于给企业每吨每年补贴1500元。二期收储量为10万吨,国家直接收储,每吨收储价格为2.4万元/吨。

  展开奶粉收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奶粉大量库存。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递交的库存汇总,目前各企业共有库存超过30万吨,此次收储15万吨奶粉占到库存数量的一半。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中国乳业消费市场受到严重打击。无人消费的大量乳制品现在都堆积在乳企的仓库中。虽然今年一季度以来,多个报道纷纷指出,经过8个月的努力,中国乳业已从危机中走出来,生产和市场都得以恢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字似乎给中国乳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今年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03%,其中奶粉产量更是增长了22.7%。从产量上看,中国乳业正在走出困境。

  但拿出销量成绩单,很多企业却无法露出笑脸。虽然多家企业都宣称一季度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光明和伊利的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实现盈利,但在市场调研者的眼里,这些都是企业的营销手段。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奶牛)首席专家李胜利表示,根据全国原料奶的收购量,整体乳业市场恢复估算大概在70%-80%左右。“根据我们对终端市场的调查,我估计市场恢复还不到80%,远没到部分企业宣传的所谓90%。”中国奶协常务理事、广东省奶协原副会长王丁棉表示。

  牟静君在恢复数据上更为悲观:“有的企业、市场可能已恢复到了70%-80%,但有的企业和市场预计只有50%。出口更是不堪。我去广交会想了解中国乳制品出口为何如此之难,结果广交会的乳品展台就冷冷清清的4个展位。我总结了一下,出口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太大,另外是海外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本身消费力下降了。”

  今年1-2月,中国乳制品出口9629吨,比上年同期下降44.5%。与此同时,第一季度进口奶粉6.6万吨,同比增长83%。产量增长,国内市场难以恢复,海外出口萎缩,造成了乳制品大量库存。

  国家收储 巨头乳企受益

  初步圈定30至40家乳企

  在乳制品产销严重不成比例、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形下,国务院通过一项针对乳企高库存的政策:中央将安排30亿元建设投资以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奶粉收储规模,并将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延长至2009年12月底。国家收储奶粉在猜疑和不确定中将得以实施。

  一家乳企的高层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多家国内乳企的高层此前都认为,国家只是采取补贴的方式扶持乳企,因为前期国家已以贴息方式拨过一笔钱,且资金已到位,没想过还会采取收储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无疑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奶业市场已出现非常严重的产销背离局面:一方面是产量同比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是市场仍然疲软、难以复苏。企业的投入没有最终回收,造成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影响了生产,许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收储计划对于遭受打击的乳企来说是“久旱逢甘霖”。

  谈及该收储哪些企业及哪些省市的库存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估算,此次奶粉收储将惠及17-18个省区,涉及乳企数量在30-40个之间,或者更多。企业可以消化20%左右的整体库存(含奶粉和液态奶等)。业内普遍认为,市场占有率高、库存大的乳业巨头将成为收储的主要对象。

  牟静君也认为,现在应该把市场好、库存大、口碑好、形成规模的大企业救起来。此外,国家及协会也会考虑一个均衡问题,边远地区的企业也是收储的一个很大对象。

  李胜利表示,假如按2万多元一吨收,国家拿出的30多亿元可以大大缓解乳品加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库存压力以及部分奶粉快到保质期的压力,收储是一个利好各方的非常举措。

  乳企犯错 该不该政府埋单?

  收储根本原因是为救奶农

  在各方呼吁政府进行奶粉收储拯救中国乳业时,部分专家当即表示反对,理由是乳企自己犯的错误,不应由政府埋单。但更多的企业人士及乳业专家则强调,乳业的产业链很长,奶粉收储最终要救的是奶农。

  “为了拯救整个乳业市场,我们一季度打了好几个报告,如补贴、重振市场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收储应该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牟静君表示。

  牟静君分析:“我们递交给国务院的库存报告显示,经过协会调查,保守估计全国有超过30万吨的奶粉库存,这充分说明市场恢复能力不够,但企业在明知市场恢复力度不够时为什么还要生产呢?那就是要解决原奶过剩问题。”

  牟静君表示,近半年来,因企业无法消耗,全国各地的原奶地出现了大批奶农杀牛倒奶事件。为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国家号召企业大量收购原奶。企业收购原奶后,却面临卖不出去的问题,因此很多企业把原奶加工成保质期稍长的奶粉,这使奶粉的产量大增。奶粉本身具有有效成分浓缩(8斤奶产1斤奶粉)、便于保存(水分含量3%左右,不添加防腐剂便可长期保存)的特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能体现这一点,2月份奶粉产量增速高达22.7%。根据乳制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越是大型奶粉生产企业,库存越大。

  牟静君强调,国家收储奶粉,从表面上是为了拯救乳企,乳企有了资金,才能运作。但实际上奶粉收储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奶农,因为原奶的价格一直在暴跌。

  中国乳业大战曾被称为“三光政策”。“烧光”就是企业为产品推广,不惜代价大肆广告宣传烧钱;“杀光”就是低价竞争,为抢占市场,不惜成本大打价格战,逼退中小企业;“抢光”指的是抢奶源。业内一专家透露,原奶紧缺季节,企业的收奶车都不敢在途中停车,因为一旦停车可能就有奶贩子强行抢原奶。

  而如今,“三聚氰胺”事件严重打击了市场,奶粉、液态奶等终端产品销售疲软,导致原奶无人收购、原奶过剩,进而使收购价暴跌,奶农甚至杀牛倒奶。

  专家预计,乳企在得到这笔收储资金后,为保护奶农利益,原奶价格可能止跌,但提高原奶价格对乳企来说会有压力。国家似乎已预见了乳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压力,尽可能给乳企提供优惠政策。近段时间,市场流传国家将对乳制品行业实行增值税减免50%的优惠政策。

  收储之后 奶粉如何消化

  政府直接拉动市场消费

  我国从来没有进行过国家奶粉收储,政策出台,如何运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已在递交给国务院、财政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文件里特别提出,由一个国家级的专业公司来操作。”牟静君表示。从目前来看,中粮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公司都有农产品(000061行情,爱股)收储和加工的经验。

  牟静君认为,奶粉收储与其他粮食等收储并不一样,对储存的要求非常高。她提议,由国家贷款收储资金30多亿元给有实力的公司进行收储,然后与协会或其他部门配合这家公司一起完成收储。而为了节约成本,奶粉仍可以保留在各乳企的仓库中,而不需运输到指定储存地,待收储的奶粉卖出后,可从各乳企仓库中直接调配,结算方面由企业与收储公司自行解决。

  李胜利对这种提议表示了赞同。他认为,如果国家收储后不立即通过多种方式消化这部分奶粉,那么这些积压品就会从乳品加工企业转嫁成国家的。只有有实力、有信誉、有处理库存经验的大公司才能做好眼下的收储工作。

  此外,牟静君还把奶粉收储与食糖收储进行了对比。她认为,食糖的储存方式、储存条件、包装等与奶粉非常相似,国家也可以参照食糖的收储方式收储奶粉。

  根据财政部、国内贸易部(现商务部)颁发的国家储备食糖财务管理办法,国家储备食糖由国内贸易部组织实施,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负责具体操作,并及时、保质、保量地落实国内贸易部下达的进口、收购、调运和储备计划;国家储备食糖所需的资金,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给予贷款,国产储备糖实行优惠利率,进口储备糖实行现行正常贷款利率。储备资金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统一贷款、统一付息。国内贸易部应加强国家储备食糖的资金管理,任何单位不得挪用储备资金。

  据悉,国家食糖收储现在已通过竞价方式进行,这意味着价低者的库存更容易被国家吸纳。中国乳业协会理事认为,奶粉收储也可以沿用这种方式,相对统一价格收储,竞价方式更市场、更公平。

  收储可以救企业,可会不会殃及国家呢?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在提案中明确表示,收储的奶粉既要包括主要针对工业的大包奶粉,也包括很多消费终端产品,如配方奶粉等。这种分配意味着收储后的奶粉可以马上由国家调剂,配方奶粉可以直接给消费者食用。”

  但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渝仍然对收储后的奶粉表示担忧:“假如未来几年国际上奶粉供过于求,进口奶粉价格远低于国内这些收储奶粉的价格,是不是这些收储奶粉就永不见天日了?且国家收储价格往往不低,国家的高投入会不会血本无归呢?”

  面对这些疑问,王丁棉提议,中国可以效仿美国政府收储后的方式:一是收储后进行出口,政府给企业补贴;二是以政府的形式直接拉动市场消费。王丁棉分析,目前以企业行为出口很难,但有政府做担保,出口相对容易些。此外,政府还可以以军需、学生奶、扶贫、饲料原料等方式调配收储奶粉,不仅可以解决库存问题,还可以强壮国民。

  我国收储政策运行多年,但多年来的市场波动表明,国家收储对于消化库存、解决市场供求的作用已越来越小,要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秩序,就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综合采取调控措施。

  “在上游奶源方面,农业部已清理掉了3600多个不合格奶站,这从源头就保证了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在加工环节,各企业更换检验设备,在检测上的投资非常大;在市场终端,为了恢复市场,全国大大小小的抽查进行了1.5万多次。”牟静君透露。

  收储会不会造成企业惰性

  收储只是权宜之计

  国家储备是国家对各农产品及农业加工产品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市场农产品及农业加工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以及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的时候,国有企业与产区因所处位置及本身利益的制约,显得无能为力、无法应对,国家收储可以有效调控市场农产品及农业加工产品的供求平衡,起到保障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平稳、保护农业生产与消费者利益的作用。

  我国对很多农产品及农业加工产品进行国家储备,如大米、玉米、猪肉、食糖等。国外一直有收储奶粉的传统:美国农业部对乳制品实施商业贷款计划;欧盟执委会也会在乳制品价格出现上涨时启动“干预性应急库存”,将其抛入市场进行干预,但并未对奶粉进行过国家储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希望以此次奶粉收储为契机,试探奶粉长期收储的可行性,如果效果好且有必要,将申请奶粉收储成为国家收储。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乳业发展还未到进行奶粉国家储备的阶段。而进行奶粉长期国家储备,会让乳企有依赖思想,造成企业惰性心理。

  陈渝认为,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奶粉的保质期短,收储成本远高于食糖、玉米等。因此国家不会对奶粉实行长期储备政策。此外,与食糖等比起来,奶源地过于分散,这意味着奶粉调节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这将左右奶粉能否成为长期收储对象。

  “美国、欧盟等地是完全因市场才出台长期奶粉收储政策,这跟中国市场完全不一样。如果没有‘三聚氰胺’事件,中国的乳业市场根本不会出现过剩现象,此次举措只是政府对当前形势的一次调剂措施。”王丁棉分析。他表示,即使国家收储15万吨奶粉,全国还会有超过15万吨的奶粉库存,这些奶粉何去何从在考验着企业。每年夏季是乳制品的加工高峰,第二季度是乳业能否顺利冲刺年度目标的最好机会。如果消费者仍不买账,那么企业的存货压力不但得不到缓解,还会加剧。收储只是“权宜之计”,市场消费才是乳业复苏的根本。

  国家储备是我国一项长期国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国家储备政策已暴露出很多问题,而此次国家奶粉收储是我国的首次尝试,这种尝试可能会面临更多问题。

  “以往有关食糖的收储过程中,存在很多以次充好、伪造条码、调换样品、货证不符、编造质量信息等问题,此次奶粉收储中,首先要避免这些情况出现。”陈渝表示。

  “奶粉的保质期比较短,政府要警惕部分不法企业和商贩在保质期上做手脚。”王丁棉表示。

  在国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个更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国储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以大豆为例,政府每年大量高价收储的投入,并没有效降低国产大豆的库存,反而让价格低廉的美国大豆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目前,超过40%的国产大豆躺在仓库中“睡大觉”,总量超过700万吨的收储大豆要重回市场,惟一的希望是国际大豆价格大涨。

  单靠政府不可能解决每个行业库存多、市场低迷的问题。陈渝强调:“还是应以市场调节为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收储上的企业和个人,目光是短浅的。”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905/19/5359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