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益重视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国际趋势。为保障消费者安心购买、食用进口食品,韩也逐年加强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管理。现将韩2008年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情况及2009年政策措施整理报告如下。
一、2008年韩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情况
2008年,韩国食品进口共98.60亿美元(254809批次,1173.2万吨)。
按商品类别划分,农产品中,前5位商品依次为小麦(9.32亿美元,965批次,226.8万吨)、大豆(7.36亿美元,499批次,120.4万吨)、玉米(5.26亿美元,803批次,148.2万吨)、咖啡(2.49亿美元,1759批次,9.8万吨)和大米(1.62亿美元,77批次,26.1万吨);加工食品中,前五位商品依次为威士忌(2.29亿美元,2000批次,2.5万吨)、果蔬加工品(2.10亿美元,4937批次,13.4万吨)、鱼肉(2.09亿美元,3591批次,10.8万吨)、果酒(1.59亿美元,17970批次,3.0万吨)和棕榈油(0.74亿美元,83批次,6.7万吨)。
按国别划分,中国(74834批次、226.7万吨)、美国(40591批次,385.6万吨)、澳大利亚(4553批次,213.1万吨)、巴西(1348批次,69.9万吨)、菲律宾(5001批次,36.9万吨)、泰国(7117批次,31.4万吨)、越南(5513批次,27.5万吨)和加拿大(3153批次,23.1万吨)分别位居前8位(韩方未公布具体金额)。
2008年,韩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共1020批次。其中,在调味鱼脯类、水产加工品中检出黄色葡萄状球菌、细菌数超标案例209批次;在酱类、果酒类中检出人造防腐剂案例185批次;在干燥农产品中检出二氧化硫超标案例54批次;在泡菜中检出杂质案例53批次;在保健食品、水产加工品中检出动物用药品、药品类似成分案例22批次;在食用油中检出苯并芘超标案例18批次;在坚果类、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案例11批次。
二、2009年韩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国内外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利用世界主要食品相关机构、媒体网站,每天收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
(二)提高进口环节精密检查总体比例。根据进口商品危害程度、不合格案例发生比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精密检查比率(1%-100%),将进口环节精密检查总体比例由2008年的23%提高至30%。对于检出有害物质的商品,将采取临时禁止进口措施,直至其查明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
(三)加强对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加强对儿童食品的安全管理;同时,将进一步扩大转基因(GMO)标识及OEM进口食品的原产地标识范围;此外,对于不合格食品还将通过电视字幕广播、短信等方式予以宣传,提醒消费者注意。
(四)加强与对韩出口企业的交流与实地调查。通过在主要出口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实地调查,听取对韩出口企业的意见及建议;通过举办制度说明会等方式,积极向对韩出口企业介绍韩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五)给予优秀进口产品优惠待遇,实施进口食品事前确认登记制。所谓进口食品事前确认登记制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对设施标准及卫生管理水平优秀的对韩出口企业予以登记后,在该企业产品通关时提供便利(部分或全部免检)的一项优惠制度。该制度主要面向对韩出口的食品生产企业,实地调查将主要确认企业是否符合HACCP规定的卫生及质量管理标准;费用方面,申请企业须交纳约30美元的申请费,并承担韩方实地调查的相关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