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中国5年未向美出口肉鸡 “双反”或促我输美“零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156    评论:0
导读

从2004年以来,中国没有向美国出口过一公斤肉鸡产品。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不过,美国通过只出不进方式来保持本土禽类企业的竞争力的局面或将改变。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启动对进口美国肉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

  “从2004年以来,中国没有向美国出口过一公斤肉鸡产品。”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不过,美国通过“只出不进”方式来保持本土禽类企业的竞争力的局面或将改变。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启动对进口美国肉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立案调查。这次调查一方面将缓解国内肉鸡产品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也给中国禽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协会申请 “双反”调查启动

  商务部公告显示,此次“双反”调查涉及产品为活体白羽肉鸡屠宰加工后的肉鸡产品,包括整鸡、整鸡的分割部位、肉鸡的副产品,不论是鲜的、冷的或冻的。活鸡、以罐头和其他类似方式包装或保藏的肉鸡产品、鸡肉香肠及类似产品、熟食肉鸡产品均不在本次申请调查进口产品范围内。

  马闯透露,目前相关部门和机构已对进口美国的肉鸡产品的有关情况,以及它对国内产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审查,20天后,还将对行业内20多家大型肉鸡产品生产商进行生产能力、产量、库存等方面的企业损害调查。

  记者从中国畜牧业协会获悉,早在本月13日,该协会就已代表行业内20多家大型生产商,向商务部递交了对进口美国的白羽鸡肉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马闯指出,美国低价倾销,造成我国产品库存增加,产能不能完全发挥,山东、河南等省企业面积亏损较大。

  “我们所调查的企业中,开工率不到80%,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马闯指出,美国肉鸡产品以极便宜的价格,大量出口到中国,给本土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有补贴,美国肉鸡产品价格比国内便宜300~500元/吨,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和正常销售。

  企业:被低价倾销严重冲击

  记者从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驻京代表处了解到,从2007年5月起,中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家禽产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地。

  放任美国禽肉进口的单向贸易,给中国家禽企业带来了冲击。据了解,短短几年内,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禽肉制品累计超过400万吨,占中国禽肉进口总量75%以上,拿去了中国禽肉市场7%的份额。来自专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受美国禽肉和国内市场双重影响,今年3月,每千克毛鸡价格由8.36元降至7.67元,下跌8.3%。

  莱阳春雪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进口的美国肉鸡销售价格仅是我们产品价格的2/3,这使我们丢掉了一些市场。如果政府放任这种贸易方式,一批国内肉食鸡生产企业将难以为继。”

  据悉,美国人偏爱鸡胸肉,鸡腿、鸡翅等副产品生产相对过剩。而中国的消费习惯与美国有明显不同,偏重于鸡腿、鸡翅和鸡爪等副产品。“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异,为美国的鸡肉副产品出口中国提供了可能。”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主席韩家寰说,多年来,美国鸡爪、鸡翅有效补充了中国市场的需求空缺,美国的家禽出口商也把中国看成最大的海外市场。

   展望:单向贸易格局或改变

  “美国人可以把鸡肉出口到中国,我们却进不了美国市场!”韩家寰表示。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禽肉分会在一份声明中认为,中美禽肉贸易长期以来处于不对等的贸易状况,美方一直对开放中国禽肉采取消极和拖延的策略。

  据美国农业部今年6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对中国的鸡肉产品出口数量从2004年的3605万磅(1磅约合0.45公斤)猛增到2008年的7.34亿磅,增加了20倍,而同一时间段内,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鸡肉产品为零。

  不过,随着中方对美国进口肉鸡发起双反立案调查,中国禽肉产品进驻美国市场也给禽类企业更多的想象空间。

  韩家寰认为,鸡腿肉在美国没有市场,是因为美国生产企业机械化程度高,一些生产环节是需要人工操作的,美国的人工成本很高,而这方面,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另外,美国的饮食习惯在逐渐改变,也将给市场需求带来新的机会。

  不过马闯表示,“即使美国开放中国的禽肉产品,中国的企业也面临着高成本的压力!”如果美国政府要求中国产品强制检验,尤其是每箱必检的话,成本压力不小。

  山东六和集团负责肉食销售人员也认为,美国市场打开对中国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美国高度机械化和规模化养殖而带来的市场优势,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909/30/3930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