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发展新趋势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0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浏览次数:786    评论:0
导读

目前,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水平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英国。而德国的包装机械在设计、制造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则居于领先地位。2002年德国包装机械产值达34亿欧元,其产量的77%为出口产品。最近几年,这些国家包装和食品机械设备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工

    目前,国外包装和食品机械水平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英国。而德国的包装机械在设计、制造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则居于领先地位。2002年德国包装机械产值达34亿欧元,其产量的77%为出口产品。最近几年,这些国家包装和食品机械设备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包装生产线中已占50%以上,大量使用了电脑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控制,目的是提高生产率,提高设备的柔性和灵活性,增加机械手以完成复杂的包装动作(模拟手工包装)。每个机械手均由单独的电脑控制,摄像机监控包装动作并将信息反馈到电脑以调整动作幅度,保证包装的高质量。

    同时对包装材质及厚度有自动识别功能,再由电脑计算后去控制机械动作,完全是个“自适应”系统,保证系统在最优状态下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流程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要求。德国的啤酒饮料灌装设备目前已达12万瓶/小时,香烟包装机达到12000支/分钟。高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损失也同样惊人,所以高速设备一定要有故障分析系统(自诊断系统)并能自行排除故障,使生产率得以提高。

    适应产品变化,设计需具有好的柔性和灵活性为适应竞争需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有的产品甚至一季一变,而产量都很大,包装机械的寿命远大于产品的寿命周期,所以某些包装机械要能适应产品的变化,只能以柔性和灵活性来适应,包括量的灵活、构造的灵活和供货的灵活。构造可以采用单元模块化,供货灵活是指一机可实现多种包装组合,设多个进料口及不同形式包装。

    成套供应能力强。如一条饮料灌装线,有200多个微电脑件,100多种控制软件,灌装封盖部分又是两套组合,其他部分共用。一个供货商可以为用户进行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最后交用户验收。包装机械设计普遍使用仿真设计技术把各种机器单元以数据库形式存入计算机,同时把图纸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合成三维模型;再把实际生产的指标和数据传至欧洲。

    迫于舆论原因,欧盟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2004年4月覆盖此内容的法规生效。许多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欧盟的做法。但标签制度的诞生也引起了对符合性控制的关注,由此出现了有关转基因食品抽样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德国(1997年正式开始转基因生物检测方式研究)的提议下,食品分析技术委员会(CEN/TC275)成立工作组开展转基因生物和食品检测标准的制订工作。该工作组集聚了来自科学界、食品行业、解析实验室、食品控制机构的代表。

    ISO于2000年7月按照1991维也纳协议的框架成立了工作组。草案标准以CEN为主导,并得到了ISO和CEN成员的评估,最后由ISO工作组进行评审。如果通过同行投票表决,该标准将成为CEN/ISO标准,主要包括:抽样方法、蛋白质方法、核酸萃取法、定量核酸法、基本要求和定义。整个标准的制订过程都将以转基因食品检测策略为依据。

    由于CEN/TC275关注点在食品,ISO工作组将着眼于转基因种子方面的工作。

    目前,含油种子及含油种子(大豆)面粉的转基因生物实时定量PCR检测标准草案已形成。微生物解析标准化随着微生物食品污染对人体危害的加剧,消费者和健康管理部门都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制订具有可信度和国际协调性的微生物检测标准,以作为政府控制手段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互认。为此,ISO发挥其协调职能,致力于微生物解析标准化工作,旨在使标准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动物饲料、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的环境样本。

    ISO标准的制订在欧洲微生物标准法规(草案)基础上引用了其他国家的法规。该标准是食品微生物领域实验室认可的依据,同时也将使食品行业获益。目前,标准制订进展情况如下:ISO16140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微生物交替验证方法草案,发布于2003年。ISO6579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微生物(沙门氏菌)水平检测方法。该标准就食品微生物病原体作了最通俗的解析。同时,标准包含了美国、欧洲实验室的内部试验数据。目前ISO工作组正在着手制订微生物的不确定测量指南。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0910/20/3914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