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们同时接到了来自日本的3位新客户的板栗订单,他们都是冲着丹东出口板栗示范区的优质产品而来的,镇里的农户都觉得脸上有光。现在,经过丹东检验检疫局的快速检验通关服务,样品已经寄到日本了。”日前,丹东东潆板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晓辉说这些话时,按捺不住脸上喜悦的笑容,这也成为今年辽宁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经营者真实心情的写照。今年1月至8月,辽宁地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达29.8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依旧保持上升势头。
得益于一系列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和推广,辽宁地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辽宁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一只手”推动建设红红火火
辽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省,2008年辽宁出口食品农产品价值达51.82亿美元。近年来,在辽宁检验检疫局的积极推动下,辽宁省各级政府对示范区建设普遍给予了财政支持,建立了种植基地扶持基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资金,扶持示范区内优势的农业项目发展。
2009年,仅沈阳市就计划投入1300万元,作为辽中出口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县的启动资金。沈阳、大连、丹东、铁岭等地区投入也超过3000万元。其中,铁岭开原出口禽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政府总投入2800万元,包括检测中心投入300万元,标准化养殖小区及屠宰、加工生产线投入2500万元,投入方式为开原市本级财政资金投入2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1500万元、协调贷款1100万元。
目前,辽宁地区正在建设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两个,分别是丹东古楼子板栗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大连瓦房店出口辣根质量安全示范区,两区规划面积共计5.22万亩;计划建设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7个,涉及辣根、板栗、贝类、禽肉、花生、滑子蘑、大樱桃、苹果、蓝莓、树莓、草莓等多个出口品种。
“一条龙”监管实现产品质优价高
着力提升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辽宁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的突出特色。
近年来,辽宁省通过检验检疫部门引领,政府部门扶持推动,在行业协会指导协调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探索建立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推行食品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能保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又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辽宁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对外开放。
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筹建之初,大都以当地的出口龙头企业为雏形,在“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成以“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为核心的“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管理模式,种植、养殖产品品种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辽宁省各级政府特别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注重发挥检验检疫部门的作用,由检验检疫部门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国外新标准、新要求向示范区内企业通报,并在示范区内引入区域化管理模式,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和风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质量追溯等现代管理体系。同时,对达到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积极向国外推荐注册,鼓励其产品扩大出口。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辽宁地区出口示范区辣根、板栗、滑子蘑、大樱桃、苹果产品均实现连续多年无质量问题,全省出口量最大的葫芦岛市兴城出口花生示范区连续3年未被国外检出药物残留超标。
“一个点”放大多重效应
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模式,其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模式对周边农户和企业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改良种植技术、加强规范管理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随着示范区面积日益扩大和通过示范区的带动,这种由点到面的示范效应已经对当地外向型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沈阳地区出口肉类企业已全部按照GAP的规范要求进行饲养基地管理,养殖管理方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丹东市古楼子镇出口板栗示范区的辐射区域从最初的古楼子乡已经扩大到覆盖虎山、太平湾、长甸等5个乡镇。沈阳辽中出口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果蔬认证面积从原来的1.7万亩增加到30万亩,2009年将完成8至10个GAP认证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示范区内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力争突破两亿美元,出口供货值力争达到40亿美元。沈阳市政府还将在此基础上建立辽中出口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县,预计该示范县建成后,果蔬认证面积可增加18倍,年出口创汇可增收8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