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科学合理的饮食是基本要求。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六一”儿童节,笔者完全不难想象孩子们吃“垃圾”快餐、喝“功能”饮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所构成的威胁。专家提醒,面对功能性饮料,当三思而后“饮”.
所谓功能性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广义的功能性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作为2000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饮品,功能性饮料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更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饮用功能性饮料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一产业欣欣向荣。
不过,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健康饮品,权威人士表示“对于孩子来说可谓百害而无一利,一般的功能性饮料含糖量都比较高,且绝大部分以糖浆为主要物质,儿童饮用功能饮料轻则引起挑食、偏食等症状,长期饮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行为,直至影响身心发育。”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功能性饮料琳琅满目,大部分色彩醒目,名字超炫,营养成分也是从维他命到人参无所不包,听上去、看上去都相当诱人。但只要我们细心一点看看这些饮料的成分说明,就会发现,它们的咖啡因含量都很高。例如红牛,每罐235克的红牛中含有80毫克咖啡因,平均100克饮料含有34.04毫克咖啡因;又例如百事可乐的No Fear,每罐453克中含有174毫克咖啡因,平均100克饮料含有38毫克咖啡因。这些功能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对于儿童来讲应该慎用;而普通成年人虽然可以饮用,却并不适合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因为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
除了咖啡因,功能性饮料一般还加入了维生素、葡萄糖、矿物质、电解质、赖氨酸,甚至牛磺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固然有一定的抗疲劳和适量补充钙、钾、矿物质、电解质等作用,比较适合体力损耗较大的特定人群和成年人,却也并不适合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因为儿童往往运动量较小,过量补充这些成分,会加重孩子自我调节的负担,过量饮用还会超过孩子消化系统和肾脏、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承受能力。
显然,功能性饮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大部分的功能性饮料也都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年轻人、学生、工作忙碌的人以及运动员等。但问题是,功能性饮料依然受到广大儿童的极力追捧,对于多数尚不知事的儿童而言,饮料的可口胜过一切,至于害处,往往都被忽略。其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广大家长和儿童尚未充分认识到功能性饮料对儿童的负面影响;而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具体行业标准、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竞争无序等等,不少商家甚至打着“强身健体、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素、改善免疫功能”等口号,将功能型饮料和某些保健品、药品功能画上等号。
要使儿童远离功能性饮料对他们的伤害,首先就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如在显着位置标注“少年儿童不宜”字样等;当然企业觉悟的养成,还需要外部的监督和管制。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并没有具体衡量标准,也尚未纳入药品食品监管局的监管范围,下一步有关部门应该抓紧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标准。最后还要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对于功能性饮料要做到“不看,不买,不喝”,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建立健康饮水的观念,帮助孩子养成喝粥、吃瓜果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