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可口可乐美国涨价中国瘦身 或引其他品牌饮料跟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8    来源:新快报    浏览次数:446    评论:0
导读

昨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新快报记者称,此次调价消息来自于美国,所针对的并非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尚未收到新的(涨价)消息。不过,在中国市场上,早在一个多月前,可口可乐公司就已将产品包装由600毫升缩小至500毫升。

    可口可乐公司发言人证实,该公司计划从7月31日起上调旗下所有品牌饮料价格,上调幅度在3%-4%之间。事实上,今年初可口可乐公司就已经将软饮价格提高了2%.

    中国市场会否同步涨价?昨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新快报记者称,此次调价消息来自于美国,所针对的并非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尚未收到新的(涨价)消息。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早在一个多月前,可口可乐公司就已将产品包装由600毫升缩小至500毫升。

    或引其他品牌饮料跟涨

    有消息称,可口可乐具体的涨价幅度将因产品规格以及饮料品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次涨价后,产品价格将同比上涨5%-6%.

    不过,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和中国是公司两个完全独立的市场。每个市场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就算在中国也不会执行同一定价。"她表示,在中国市场,该公司拥有全面的价格策略,各装瓶厂会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确定本地产品价格。所谓"实际情况",包括各国的消费水平,当地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销售情况。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除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可口可乐"之外,还拥有前五大饮料品牌中的另外3个,健怡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该公司还生产大量其他种类饮料。

    有分析人士认为,可口可乐的涨价或引来全球其他饮料公司的跟风涨价。瑞士信贷银行分析师卡洛斯·拉波伊就在研报中指出,可口可乐公司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百事公司等多家饮料制造商也加入到涨价行列中。

    广州市场多款品牌饮料"瘦身"

    对中国地区可口可乐如何应对原料价格的上涨,可口可乐上述负责人未予以回应。

    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约谈饮料、奶业等17家行业协会及商会,要求暂缓涨价,以保价格总体稳定。

    饮料企业便与发改委玩起了"躲猫猫",以减量的方式隐性涨价。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市场上大部分饮料都比4月份"缩水"30毫升以上。

    记者在岗顶好又多超市看到,可口可乐换新瓶之后,从原来的600毫升变成现在的500毫升,"缩水"幅度达100毫升。据悉,百事可乐也在国内部分城市推出500毫升瘦身版的新包装产品。另外,康师傅旗下的鲜の每日C及传世新饮系列饮品亦有30毫升-50毫升的减量。

    对可口可乐包装的调整,公司负责人回应称,这是综合考量市场上各方面因素而谨慎做出的决定。"对于饮料企业而言,产品包装作为一项重要市场策略,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消费者饮用习惯、环保低碳理念、生产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包装策略。我司对产品包装一向特别重视,会综合考虑市场上各方面因素制定包装策略".

    链接

    原料上涨推高成本

    据称,可口可乐此次涨价主要是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缓解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与许多食品和饮料公司一样,可口可乐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一直受玉米、石油以及包装物流等商品价格波动的制约。其部分核心原料涨价超出预期。自2008年12月金融海啸以来,玉米就形成上涨趋势,几乎未曾大跌。近一年更是涨势凶猛。芝加哥期货市场玉米由2010年6月25日的约340美分/蒲式耳,涨至今年6月10日的757美分/蒲式耳,上涨一倍有余。目前稳定在600美分-750美分/蒲式耳之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去年运行区间在70-80美元/桶之间,今年4月曾突破110美元/桶关口,目前有所回落,在90美元/桶波动。

    广州市场部分饮料"瘦身"情况(单位:毫升)

    品种 现容量 原容量 瘦身量

    美汁源果粒橙 420 450 30

    鲜の每日C 450 500 50

    康师傅传世新饮系列 450 500 50

    可口可乐、雪碧 500 600 100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106/28/3376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