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重庆严惩问题沃尔玛 要探索实施违法经营“连坐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0    来源: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278    评论:0
导读

重庆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降低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各种税费;转变生产方式,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建立食品链从头到尾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借鉴欧美国家应对食品安全做法,对问题企业采取"连坐制"

    重庆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降低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各种税费;转变生产方式,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建立食品链从头到尾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借鉴欧美国家应对食品安全做法,对问题企业采取"连坐制"

    本报讯 (记者 任锐 商宇)近段时间,沃尔玛在渝企业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以虚假的商品说明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被查处曝光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10月9日举行的全市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市工商局公布对问题沃尔玛的处罚决定:依法对沃尔玛在渝企业涉案的12家门店没收违法所得73万余元,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全部实施停业整顿。这是迄今为止我市对超市开出的最大罚单。

    沃尔玛在渝10家分店及收购的2家好又多分店销售假冒"绿色猪肉"63547公斤,时间跨度长达20个月;涉案门店全部停业整顿

    经查,沃尔玛在渝10家分店及收购的2家好又多分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销售63547公斤,时间跨度长达20个月,牟取非法利益73万余元,严重欺骗了消费者,影响极其恶劣。同时,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重庆九龙广场分店还发生了销售的散装食品未依法标注法定条款,食品标签含有虚假内容的违法行为。

    市工商局表示,沃尔玛在渝分店假借"绿色食品"的名义,将普通冷鲜猪肉标注为"绿色精肋排"、"绿色里脊"等商品名称,按照"绿色食品猪肉"的价格进行销售,隐瞒了商品的真实信息,其行为实质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沃尔玛在渝分店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为此,市工商局决定依法对涉案门店全部实施停业整顿15天,按罚款规定上限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目前对走完程序的9家门店已处以约269万元罚款,两路、北城天街、松青路、凤天路、冉家坝、九龙广场、永川渝西广场等7家门店昨天已停业整顿,其余几家待调查取证完成后也将停业整顿。市工商局希望通过此次重罚能够警醒违法企业,直面问题,下决心进行整改。

    沃尔玛2006年入渝以来问题不断,以此为诫,我市要探索实施违法经营"连坐制"

    自沃尔玛2006年入渝以来,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罚了21次。今年以来,各级工商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沃尔玛在渝企业的指导、规范力度,针对经营中的问题先后发出94次行政指导意见,下达责令改正通知7次,仍然未能引起其管理层的足够重视,陆续发生了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的用过期板鸭加工食品销售案、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销售案。

    市工商局还表示,通过认真分析沃尔玛系列案件反映出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接下来,要在食品流通环节全面深入开展"打假治乱反欺诈"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排查人民群众需求量大的各类散装食品中存在的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等行为。同时,要建立违法经营责任人"黑名单"制度,探索实施违法经营"连坐制",切实提高监管效能。

    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积极研究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提出要"把重庆打造成最安全的食品生产基地和消费城市"

    对沃尔玛这样顶尖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处罚,充分显示了重庆在保障食品安全上的坚决态度,不管是什么企业,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都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事实上,在对食品安全问题严厉打击的同时,重庆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积极研究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市工商局表示要探索实施的违法经营"连坐制,就是我市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市委、市政府一直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来抓。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等领导多次对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作出重要部署和批示,亲自部署开展了食品药品综合整治行动。9月上旬,市政府接连出台三个重要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食品安全财税扶持政策的通知》。9月中旬,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总结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把重庆打造成最安全的食品生产基地和消费城市".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要标本兼治、三管齐下,尤其要进行机制创新

    在关于如何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上,市长黄奇帆曾指出,必须标本兼治、三管齐下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首先,要严厉打击问题食品及其生产企业,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务必全面出击,不留死角;综合治理,从严执法,从快从重打击。其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第三,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进,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这个核心问题,黄奇帆特别进行了一番深入浅出的阐释。他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面积、长周期、反复出现的问题。经济学上有个逻辑,凡是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一般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凡是反复出现、长周期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凡是问题屡治不愈,难见效果的,就很可能与生产力有关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生产力体系的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降低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各种税费,既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又让企业有利可图。一般来讲,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税费成本有三块:一是生产链条上的各种税收;二是物流费;三是仓储、冷藏、摊位等物业费。这三块相加,实际上食品行业的税费成本高达30%-40%.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就可能逼迫少数人铤而走险,动制假售假的歪脑筋。对此,既要重典治乱,还要努力降低税费,为食品生产企业减负,为他们让出合理的盈利空间。市政府出台的财税扶持政策,就是要降低食品产业链条中的各种税费成本,从根本上改变食品企业的发展环境。

    二是转变生产方式,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建立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我们的食品企业散、小、乱,一个方面出毛病,整个链条出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宗农产品主要靠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而且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串成链条,对食品产业链进行全程控制。我们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再不能用小生产的概念来满足现代大规模城市生活,必须改变目前食品企业分割、涣散的生产格局,打造农业、流通、加工、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全程管理。结合重庆实际,打造农产品安全生产链的目标首先锁定在蔬菜、生猪、奶牛这三个领域。具体措施:一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每个领域扶持市场份额超过5%的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条龙的生产链。二是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争取每个领域都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管理,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购销台账、问题食品召回等制度,做到食品链的全过程可监管、可控制、可追溯。

    三是改变"九龙治水"、分段管理的格局。食品链上中下游有多个环节,源头上的种植环节归农业部门管,到了加工环节由工业部门管,各环节产成品的流通又由流通部门管,中间夹杂着质监、食监、工商、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九龙治水、分段切割管理,其后果是人人都可以管、人人都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责任不清。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建立食品链从头到尾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市级相关部门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能职责,各司其责,加强联动,确定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保证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有人管、能管住。二是要加强区县责任制,各区县要守土有责,切实对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强化生产经营者的安全主体责任,讲诚信、保质量。同时,确保监管无空白、无盲区。原则上,不能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推诿给乡镇。三是要健全并发挥行业协会的内部监督作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就是通过行业协会这个渠道,进行自律,同时采取"连坐制",一家企业出事,或者上下游企业连坐,或者本地区所有同行、甚至整个行业都遭殃。这既强化的企业自律,又使企业相互监督、相互约束。重庆要学习借鉴这种做法。

    近段时间,我市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近段时间,我市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市里提出的标本兼治、三管齐下抓好食品安全的精神,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食品流通中的突出安全问题得以遏制。在食品安全百日执法专项行动中,立案查处食品经营违法案件725件,收缴不合格食品142吨;开展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对食品添加剂经营者以及食品经营活动中的添加行为进行了全面排查,率先在全国工商系统实行了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全市715户食品添加剂经营者与所在地工商部门签订了《食品添加剂经营责任书》,查处流通环节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84件,案值40.36万元;开展校园食品流通主体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取缔校园内无证照食品流通经营者21户;开展菜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市453个城区菜市场完成了改造整治工作,53个食品批发市场配备了食品快检设备。

    彻底清查问题食品,对流通环节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加大了对乳制品、食用油、大米、粽子、面、月饼、肉酱、醋、火锅底料、冷冻饮品、饮用水、休闲食品等常用食品、季节性食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全市工商系统完成抽样检验2133组,合格率为80%,快检食品8216组,合格率为99.6%;对涉塑、涉红等有毒有害食品进行8次全市大清查,清查品种共22个,对发现的问题食品进行了严肃查处。

    创新规范经营活动,食品流通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了《重庆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办法》,率先在全国出台了食品流通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基本项目和规范要求,创新了10项监管措施;在全国工商系统率先出台了《食品流通经营条件现场核查办法》,对37554户经营户进行了经营条件现场核查,其中被责令整改的3871户,被撤销食品流通许可的48户,取缔无证照食品流通经营者438户,有7256户食品经营者依照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设施、设备,食品安全保障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对市场、商场等重点经营场所进行了专项治理,组织召开了食品零售企业食品安全公开承诺仪式,有964个食品商场(超市)完成了设立临界食品专柜、规范散装食品标签、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公示现制食品添加剂、落实不合格食品退市等五项整改任务;进一步推广使用食品进销货记录"一单通",食品批发经营者做到了全覆盖,食品零售经营者覆盖率达到96.5%,流通环节食品溯源体系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已初步形成。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110/10/33340.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