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7日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显示,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为12.7万批,合格率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13.8万批,合格率99.78%.而根据日本厚生省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日本对自中国进口的食品以20%的高比例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率为99.74%,高于同期对自美国和欧盟进口食品的抽检合格率。
相较于出口产品的高合格率,近几年国内食品合格率一直只有90%左右。从三氯氰胺到地沟油,从染色馒头到瘦肉精,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陷入了内阴外晴的尴尬中。而出口食品合格率这一数据的公布,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让国人不禁陷入了尴尬、无奈的复杂情绪当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抓无效,而出口食品就可以这样堂而皇之地贴上合格的标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如今连每日生活所必需的入口食品都让人担忧重重,如此生存现状与高超的出口合格率相比,怎能不让人心寒,难道我们真的要练就网上所说的"百毒不侵",才能完成生存的使命么?
其实,如此内外有别,究其原因,无非两个重点:其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在某些方面低于发达国家,且监管力度严重缺乏。其次,某些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对一些地方上作为"纳税大户"的食品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掩盖包庇。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要想解决这种"内外有别"的尴尬境况,当务之急唯有使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并且加强内部的自理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