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色和平组织关于茶企农药残留的报告引发社会关注。报告指出,“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报告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欧盟宽松30倍。卫生部、农业部专家28日对于这一问题做出回应。(4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官方所言的安全有一个细节前提,即以国标为中心,国标中所列条框为半径,茶叶农药残留量是符合标准的。至于茶叶残留的农药对人体究竟安全与否,以及法理层面不能容忍的残留农药超欧盟30倍的现实,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此,国标又一次成为了豁免口。
对于这等令人气恼的托词,我们俨然习以为常,因为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往往有国标兜着底的背影。重新瞅一眼国标“超短裙”所衍生的“不堪入目”的镜像——全球最低的乳业国标、思念等速冻食品可“合法存在”的黄色葡萄球菌等等,而这,只局限于食品领域国标所散发的诡异气息,究竟会有多少食品安全会拜倒在国标的“石榴裙”下,从至今层出不穷的雷同剧情,这无疑是个未知数。
说实在的,食品的安全与否不能期冀国标的高低的真理,我们都懂。毕竟,一纸文书只能代表层面上的权威声明,只有将书面上的苛刻置换于现实的监管中,这才是硬道理。否则,高标准欠缺强监管,缺乏完善、成熟的监管流程,就算各种食品都有胶囊那般全世界最严厉的标准,却依旧抵挡住不“黑胶囊”的暗流涌动。
然而,高标准不一定能够制止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但起码会带来三点效益。一者,高标准可避免有关跨国企业搞双重标准的空间。譬如此次“立顿”茶叶,不符合欧盟标准,但却符合我国的标准。这般给人带来的“洋橘枳之变”的尴尬,叫国人情何以堪?二者,高标准可加快食品行业的升级速度,提高发展水平,淘汰一些不合时宜的企业。比如乳产业的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当初的“国情论”如今显然不成立。三者,高标准除却彰显政府治理食品问题的坚定决心,给食品生产行业的一定的警醒外,更利于监督监管。
“与国际接轨”愈来愈成为一种共识,以此,国标尤其系食品安全领域的国标何不与国际接轨呢?我国茶叶农药残留超欧盟30倍的现实,哪怕既符合标准,又对人体安全,那也是亟待改变的问题。毕竟对于攸关生命健康的食品,“零容忍”之态才是王道。刘孙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