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综述和2012年一季度运行情况及展望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熊必琳 2011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全国食品工业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里,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抑通胀,保增长,实现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经济效益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7.8万亿元,同比增长31.6%。较为顺利的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今天,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此发布的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信息,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二是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全年形势展望。 一、2011年食品工业运行情况综述
(一)生产增长较快,规模继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高出全国工业1.1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1%,食品制造业增长17.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8.9%,烟草制品业增长12.6%。 截止2011年底,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1735家;从业人员682.8万人,比上年底新增83.4万人。全年完成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采盐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国食品工业的57.3%、18.3%、15.3%、8.7%、0.5%。 主要产品产量中,精制茶和白酒,增长速度超过30%;产量增长超过20%的有:速冻米面食品、碳酸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鲜冷藏肉、糖果、小麦粉、方便面、软饮料、冷冻饮品、大米等。
表1:201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1年累计产量 | 同比增长(%) |
原盐 | 万吨 | 6429.40 | 11.38 |
小麦粉 | 万吨 | 11677.79 | 24.08 |
大米 | 万吨 | 8839.54 | 20.41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4331.91 | 19.62 |
成品糖 | 万吨 | 1169.11 | 6.56 |
鲜、冷藏肉 | 万吨 | 2654.93 | 24.36 |
冷冻水产品 | 万吨 | 609.39 | 18.96 |
糖果 | 万吨 | 222.79 | 24.17 |
速冻米面食品 | 万吨 | 346.45 | 27.14 |
方便面 | 万吨 | 827.59 | 22.82 |
乳制品 | 万吨 | 2387.49 | 13.99 |
其中:液体乳 | 万吨 | 2060.79 | 13.47 |
罐头 | 万吨 | 972.53 | 18.82 |
酱油 | 万吨 | 662.49 | 16.39 |
冷冻饮品 | 万吨 | 249.49 | 20.87 |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 万千升 | 833.73 | 11.45 |
饮料酒 | 万千升 | 6269.73 | 13.69 |
其中:白酒(折65度,商品量) | 万千升 | 1025.55 | 30.70 |
啤酒 | 万千升 | 4898.82 | 10.67 |
葡萄酒 | 万千升 | 115.69 | 13.02 |
软饮料 | 万吨 | 11762.32 | 22.00 |
其中:碳酸饮料类(汽水) | 万吨 | 1606.61 | 26.46 |
包装饮用水类 | 万吨 | 4789.00 | 25.67 |
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 | 万吨 | 1920.24 | 8.66 |
精制茶 | 万吨 | 176.70 | 37.83 |
卷烟 | 亿支 | 24474.00 | 3.04 |
(二)产销衔接良好,消费能力放大
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6540.18亿元,同比增长31.6%;产品销售率98.0%,产销平衡,衔接水平较高。 食品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与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有直接关系。一方面,2011年我国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增加3075.2元,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增加1058元,实际增长11.4%。另一方面,对食品的有效需求也进一步放大。2011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2101万人,消费群体逐步增加;食品工业中精深加工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加了对上游产品(如粮食、油脂、畜禽肉、食糖等)的需求。 从食品消费市场的特点看,一是产品琳琅满目,品种规格齐全;二是“安全、健康、营养、生态”等消费观念成为引领食品消费的潮流;三是节日、庆典、礼品等消费行为扩大了高端食品的市场份额,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催生了各类新兴食品市场;四是日常食品消费依然是食品市场的主体,2011年粮油类食品的销售额增长了29.1%,肉禽蛋类增长了27.6 %。
(三)努力化解成本压力,效益维持较高水平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65.43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利润总额5523.2亿元,同比增长39.2%;上缴税金6616.7亿元,同比增长27.7%;食品工业销售利润率7.2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效益还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1年,因国际国内大宗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食品工业面临更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全年农产品价格上涨1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其中农副产品购进价格上涨15.6 %。因为各项成本上升,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支出占了78.9%,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食品工业面对成本上升压力,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推进节能减排,化解了部分压力。此外,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幅度中,食品为7.4%,比工业平均值6.0%高,也转移了部分成本压力。
表2:2011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利润总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54544.0 | 25.4 |
食品工业总计 | 5523.2 | 39.2 |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 2373.0 | 40.8 |
食品制造业 | 1100.9 | 49.2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201.7 | 41.1 |
烟草制品业 | 819.5 | 22.7 |
(四)原料价格高位运行,通胀压力凸显
2011年,作为食品工业主要原料的各项食品价格高位运行,通胀压力凸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贡献率达到68.0%,成为通胀的主要动力。 从分类食品价格看,猪肉价格是引领食品价格的主要推手。全年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呈现“∧”型走势,7月同比上涨33.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达到全年最高涨幅。此后涨幅逐步回落,12月为16.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1.3%。 粮食价格涨幅逐月下降。1月粮食价格增长15.1%,为全年涨幅最高,12月增长6.9%,为全年涨幅最低。鲜菜价格低开高走,年底涨势突出,12月上涨11.5%。水产品价格全年上涨9.7%。油脂价格上涨6.6%。上述食品工业主要原料价格上涨表明,我国食品工业确实面临巨大的成本上升压力。 图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食品价格)月度涨幅
(五)中西部快速发展,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2011年,国家继续加强对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一些省把经济的增长点放在了发展食品工业上,食品园区及产业集群建设蓬勃展开。特别是有丰富农业资源优势的中部地区6省,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努力把食品工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河南省食品工业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二,2011年增长速度仍高达32.7%;湖北、安徽、山西、江西4省2011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超过40%。中部和西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食品工业的版图有所变化,东部占比下降,中部西部占比上升,差距进一步缩小。2011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为:42.8:24.5:19.6:13.1,上年同期为:45.1:22.9:19.4:12.6。 2011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地区是:山东、河南、四川、广东、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吉林、福建,以上10个地区共完成食品工业总产值51838.81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6.4%,集中度比上年提高3.6百分点。
表3:2011年分区域食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企业数(个)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同比增长(%) | 销售产值 (亿元) | 同比增长(%) | |
食品工业总计 | 31735 | 78078.3 | 31.6 | 76540.2 | 31.6 |
东部地区 | 13368 | 33446.4 | 25.4 | 32972.8 | 25.3 |
中部地区 | 8489 | 19107.3 | 40.2 | 18775.5 | 40.5 |
西部地区 | 5894 | 15333.6 | 33.1 | 14781.0 | 32.9 |
东北地区 | 3984 | 10191.1 | 35.6 | 10010.9 | 36.1 |
(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2011年食品安全形势虽有波澜,但总体稳定。3月15日,央视曝光生猪收购、屠宰过程中出现违法添加“瘦肉精”问题,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对食品行业也起到了警示作用。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包括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食品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卫生、工商、质检、公安等多部门加强监管,重点整治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严厉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测监督能力,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措施,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1年,在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还有: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了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评价,建立国家和各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这些措施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形势稳定趋好,全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七)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36.62亿元,全年同比增长37.5%,高出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3.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当年施工项目2487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414个,新增固定资产7064.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71.82%。食品工业投资加大,有效改善了生产经营条件,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增强了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部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53.2%;食品制造业占24.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19.4%;烟草制品业占2.8%;采盐业占0.5%。 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完成投资0.6%,国内贷款占7.3%,利用外资占2.2%,企业自筹资金占87.2%。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自筹资金一直是最主要的部分,近几年保持在80%以上。
表4:2011年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投 资 额(亿元) | 比重(以全国总计为 100) | |||
自年初累计 | 同比增长(%) | 自年初累计 | 去年同期 | |
全国总计 | 301932.9 | 23.8 | 100.0 | 100.0 |
食品工业总计 | 9790.4 | 37.5 | 3.2 | 3.0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5229.2 | 44.1 | 1.7 | 1.5 |
食品制造业 | 2386.0 | 23.1 | 0.8 | 0.8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903.5 | 40.7 | 0.6 | 0.6 |
烟草制造业 | 271.7 | 37.1 | 0.1 | 0.1 |
(八)进出口贸易稳定,商品构成较为集中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食品进出口总值1256.1亿美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出口530.8亿美元,增长23.3%;进口725.3亿美元,增长28.0%;逆差194.5亿美元。 2011年,我国食品进出口有两大特点: 一是商品构成集中。出口水产品和蔬菜金额合计占食品出口总额的49.6%。其中水产品出口378万吨,增长16.8%,价值169.9亿美元,增长28.5%,出口额居各类出口食品首位;蔬菜出口771.8万吨,增长17.9%,价值93.5亿美元,增长17.2%。全年进口大豆5264万吨,下降3.9%,价值298.3亿美元,增长18.9%;大豆进口额占食品进口总额的41.1%。进口各类油脂938.2万吨,下降4.3%,价值113.7亿美元,增长29.4%。 食品进口大宗商品中除粮食外,主要的还有:乳制品,进口数量90.6万吨,价值26.2亿美元,其中乳粉和乳清粉79.9万吨,价值22.3亿美元;猪肉46.8万吨,增加1.3倍,价值8.5亿美元,增长3.1倍;糖291.9万吨,价值19.4亿美元。 二是主要商品进出口均价都在上扬。如水产品出口均价上涨10%,肉及肉制品出口均价上涨19.3%;粮食进口均价上涨25.5%,油料进口均价上涨23.4%。
(九)企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食品工业中一批数百亿级的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粮、光明、娃哈哈、双汇、雨润等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其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全行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大型食品工业企业有255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0.8%;实现工业总产值13752.3亿元,占全行业的17.6%;大中型企业共3576家,实现产值37179.3亿元,占比47.6%。
(十)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自2011年1月起,国家统计局调整了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即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因此,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及相关数据,与2010年的数据不完全可比。
1.粮食加工业。
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2011年,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为粮食加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51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72.72亿元,同比增长39.2%;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0.5%;小麦粉产量11677.79万吨、大米8839.54万吨,分别增长24.1%、20.4%;完成销售产值8054.94亿元,同比增长39.3%;产品销售率98.6%。 谷物磨制企业持续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重要物流节点集中,形成了一批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布局相适应的粮食加工集聚区。小麦粉生产形成“一片两线”的格局,主要生产地区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以上5省小麦粉产量占全国小麦粉产量的83.5%。大米重点加工地区有:湖北、安徽、湖南、黑龙江、辽宁,以上5省大米产量占全国大米产量的60.0%。
2.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85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375.6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比重9.4%;生产食用植物油4331.9万吨,增长19.6%。 目前,食用油市场消费升级替代明显,油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特色油种如玉米油、橄榄油、茶油籽油、葵花籽油等销量逐年扩大。在市场拉动下,我国精炼植物油生产格局出现变化,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等大宗食用油脂稳定发展,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胡麻油、橄榄油等特色油脂发展较快,油脂生产趋于多元化。同时,油料副产品和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
3.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277家,从业人员90.5万人,新增就业9.7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9233.56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1.8%。实现利润492.78亿元,同比增长40.2%,上交税金191.22亿元,同比增长36.3%;生产鲜、冷藏肉2654.93万吨,增长24.4%。全年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2.1亿头,与上年相比;市场鲜、冷藏肉比重增加,牛、羊、猪、禽、蛋等肉类食品结构合理,细分品种增加。 2011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有两点引人关注。一是3月15日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后,社会反响巨大,也给整个食品工业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二是猪肉价格从年初起一路飙升,7月份达到峰值,猪肉价格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手。在政府的有力干预和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述两个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对行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没有再次出现2008年乳制品行业因产品安全问题给行业造成重创的局面。
4.制糖业。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制糖企业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70.7亿元,生产机制糖1169.1万吨,同比增长6.6%。受价格上涨拉动,行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实现利润132.8亿元,同比增长40.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3.2%,提高0.6个百分点。 我国制糖业因产量连年下降,供需出现缺口,导致糖价上涨,进口创出新高。2008年至2011年,全国糖产量分别为1449.9万吨、1322.9万吨、1104.8万吨、1169.1万吨,年产量降低19.4%。因产量降低带来的供需缺口,导致糖价从2009年最低时不到3000元/吨,到2011年最高时上升到7800元/吨。2011年制糖业销售价格平均达到7100元/吨。2011年国家为平抑糖价,共9次投放国储糖186.7万吨。2011年全国共进口食糖291.9万吨,进口量创十年新高,当年进口食糖量相当于国内糖产量的四分之一。
5.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
2011年是乳制品制造业的恢复发展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乳制品行业开展审核清理工作。经过清理整顿,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2011年,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64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361.34亿元,同比增长22.0%;生产液体乳2060.79万吨,增长13.5%,乳粉138.6万吨。增长12.0%;实现利润148.93亿元,同比增长34.7%。全行业在整顿调整后得到恢复和发展。 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洋乳粉继续大量涌入我国市场。2011年,我国进口乳品90.6万吨,同比增长21.6%;金额26.2亿美元,增长33.0%。
6.方便食品制造业。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方便食品企业99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75.46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利润182.9亿元,同比增长50.0%;生产冷冻米面食品346.45万吨,增长27.1%,生产方便面827.59万吨,增长22.8%。 方便食品是《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拟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我国方便食品市场需求大,品种品类众多。冷冻和常温方便米面制品、冷冻调理食品、冷冻西式点心制品、即食米饭、米粉、米线、馄饨、鲜湿面条等以及肉、菜、水产加工品等,都已进入寻常百姓生活。方便食品市场发展空间大,行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供的数据,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上述设备和能力为冷冻食品的发展和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方便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7.酿酒工业。
2011年,全国酿酒生产企业有2095家,其中白酒1233家、啤酒497家、黄酒73家、葡萄酒178家、其他酒11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030.91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7.7%。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其他酒制造业分别占酿酒工业的63.5%、25.7%、2.1%、5.8%、2.9%;产值比上年分别增长41.4%、20.1%、19.54%、20.9%、32.5%。 2011年酒类市场发展良好。白酒制造业全年强势发展,产品价升量增,高端市场优先发展,优质名牌热销,市场格局稳定趋好;2011年白酒产量逾千万吨,产量增长幅度高达30.7%。葡萄酒市场呈多样化,不同档次的品种都在发展,酒庄经营模式开始流行,展现近年来最好的发展水平。进口葡萄酒份额逐步提高。黄酒市场整体向好,从区域性市场转向全国性市场,半干型黄酒产量增加,半甜型黄酒仍是市场主力;黄酒市场有加速发展趋势。
二、2012年一季度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展望
(一)一季度运行情况
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生产平稳运行,增幅有所回落。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食品工业因自身的产业特点,在市场需求增长和节日消费的拉动下,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开局良好。
1.食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484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227.37亿元,同比增长26.1%。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工业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3114家,增幅近10%,增长数量和增长幅度为近年来少见。 从一季度食品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看,增幅虽然不是很快,但总体规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保持这个发展速度,全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突破9万亿元。 3月份,部分食品产销量明显放大。新茶上市,精制茶产量环比增长46.4%,同比增长58.0%;在季节因素影响下,包装饮用水环比增长36.6%,同比增长37.6%;冷冻水产品、成品糖等产品产量环比增长在30%以上;大米,小麦粉,饲料,鲜、冷藏肉等产品产量环比增长20%以上。3月份,小麦粉产量达到1030.72万吨,大米产量834万吨,均达到年产亿吨的规模,产量迈上新台阶。
2.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2012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利润1455.6亿元,同比增长24.9%;上缴税金2183.1亿元,同比增长22.7%。 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4%,比上年同期降低0.02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 在全部4大类、21个中类、56个小类食品行业中,有48个小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8个行业下降。下降的行业是制糖业、碳酸饮料制造、盐加工、其他酒制造、水产饲料制造、食用植物油加工、啤酒制造、植物油加工等行业。 1-3月,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380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67家。亏损面11.6%,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83.3亿元,同比增长48.1%。 受各项成本上升的影响,食品工业加工成本提高。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6.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3.食品价格稳中有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3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主要表现在肉禽及其制品、蔬菜、水产品、粮食、食用油等的上涨,分别影响CPI上涨0.78、0.64、0.27、0.12、0.06个百分点。鲜果、蛋价格比上年同期出现下降走势。 从价格环比涨幅看,3月鲜菜价格环比上涨6.1%,影响CPI环比上升0.21个百分点;其次是水产品影响CPI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肉禽及制品、鲜果、蛋等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环比下降。
4.食品工业投资继续增长。
一季度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5.6亿元,同比增长3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占全国完成投资额比重3.1%,占全国制造业完成投资比重8.5%。 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迅速增长,增长幅度超过40%。
5.食品进口激增。
1-3月,我国食品进出口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125.3亿美元,增长4.3%;进口191.7亿美元,增长30.2%。3月份,我国进口食糖、烟、油脂、油料、酒类、乳品等类产品大幅度上升。进口数量环比分别增长480.2%、404.0%、63.0%、43.2%、34.4%、30.8%。
(二)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食品价格仍需关注。
从近年来食品价格走势看,食品价格持续高位,是导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高的主要推手。2011年12月食品价格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贡献率是68.0%,今年3月达到66.4%。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60%以上高水平。猪肉价格、蔬菜价格、糖的价格轮番上涨,给居民生活、下游食品工业生产形成较大的压力。 食品工业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农副产品,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中尤为突出。经过这些年输入型成本上升的挤压,利润空间已非常有限。控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过快上涨,降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是食品工业一个长期的课题。
2.原料进口依存度不可忽视。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大豆消费国之一。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394万吨,到2011年的5483.8万吨,10年间增长293.4%,年均增长14.7%,大豆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种大豆不赚钱,国产大豆严重减产。今年初我国黑龙江部分油脂加工企业收不到大豆,出现开工不足,或无法开工情况,国产大豆产业链几近断裂,国产大豆进一步边缘化,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 统计数据显示,食糖进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我国食糖进口119.9万吨,2011年进口食糖291.9万吨,10年间增长143.5%,年均增长9.3%,进口数量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另外乳品尤其是乳粉进口迅速增长,对国内乳粉市场打压严重;玉米进口数量大增,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猪肉价格出现波动。
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生猪出栏率增加,价格回落。3月份,生猪屠宰量1783.1万头,环比增长21.0%,同比增长5.2%。生猪出场价格逐步下滑。3月28日,生猪出场价格15.43元/千克,比2011年7月20日下跌4.3元/千克,猪粮比价6.38:1,比上年最高值下降2个百分点。 针对生猪生产特有的周期性,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保持生猪生产的相对稳定,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预案提出: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预警指标,猪粮比价6∶1和8.5∶1作为预警点,低于6∶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高于8.5∶1进入防止价格过快上涨调控区域。据此做好市场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4.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近年来,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中央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生活,把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花大力气整治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层层把关。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从全产业链的角度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工业企业努力提高诚信水平,严格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通过综合治理,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应当看到,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基层监管机构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监管手段亟待加强,风险评估尚不能落实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方方面面,有效监管的投入产出比例偏颇,食品企业违法问题时有发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食品安全仍然是困扰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2012年全年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展望
基于对2011年以来食品工业发展态势和2012第一季度食品工业发展运行情况,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对2012年全年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做出以下分析: 全年食品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是贯彻落实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在中央各项宏观产业政策支持和调控下,在市场消费需求上升拉动下,食品工业将稳中偏快,持续平稳增长。粮食加工、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加工等农副食品生产加工预期稳定增长,酒类、饮料类、营养保健类、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类加速发展。应重点加强监测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植物油加工、制糖、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等行业运行情况,保持原料来源稳定,原料价格稳定,确保产销平衡。 预计全年食品工业保持15%的增长速度,食品工业总产值将突破9万亿元。 食品市场需求持续趋旺。从食品市场消费主流看,安全、营养、功能性需求上升,高端食品市场份额扩大,日常消费、大宗食品产销平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食品进口将持续增长。除一部份食品工业所需原料仍需大量进口外,国内市场的发展对高端食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终端消费品中食品的进口将近一步扩大。 食品工业原料价格刚性上涨可能性较大,价格下行空间有限。要特别加强对大宗原料生产及价格的监测与预警,防止因量价失衡引发大幅波动。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手段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让食品安全有力助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