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康师傅被误伤疑幕后有推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2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浏览次数:269    评论:0
导读

“康师傅是辛辛苦苦一手打拼起来的台资本土品牌,怎么一夜之间就划分为‘日本人的品牌’了?这着实让人难以接受。”面对网络上的指责,康师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禁喊冤。

  近日,随着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的发酵,引发国内多个城市民众抗议,停产风波、抵制日货已经开始从实业市场波及到股票市场。记者发现,近日涉日股票在香港、东京、沪深股市均表现不佳。

  由于民众反日情绪强烈,这股风不仅从汽车市场刮到家用电器、数码等市场,近日也开始吹向站在大陆方便面、饮料市场的前沿者“康师傅”身上。

  受此突来的危机影响,自上周以来,康师傅股价连遭挫折。对此,不禁有人提出质疑,国内拥有日资参股的本土上市公司不在少数,盲目地“一刀切”行为,最终“受伤”的到底会是谁?谁来为那些被误伤的本土品牌的损失买单?

  康师傅到底是谁的品牌?

  打开搜索引擎,“康师傅是日本的”、“伪民族品牌”等字样扎扎实实地扣在了康师傅的头上,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奔走相告抵制“康师傅”。

  一时间,有关康师傅到底是中国的品牌还是日本品牌被网友热议。

  根据记者搜集的资料显示,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台湾人魏应州带领自家兄弟来到大陆,因为看准了大陆市场的前景广阔,自此,魏氏兄弟便踏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初期对魏氏兄弟来说并非一帆风顺。其先后在北京、内蒙古、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一度使公司在大陆的经营投资陷入困境。

  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市场的冷静分析,1991年底,魏氏兄弟毅然决定投资方便食品,直至1992年,康师傅第一包方便面在天津研发并生产出来,之后市场迅速壮大成长,乃至之后几年其业务扩大至糕饼及饮料。

  “康师傅”方便面在市场上的成功,让魏氏兄弟更加坚定了公司在大陆生根发展的决心。根据康师傅控股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康师傅控股市值为169亿美元,品牌价值达11.9亿美元,其先后在中国60余个城市设立了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6万人,总营业额78.67亿美元,上缴税收达1.63亿美元。

  “康师傅是辛辛苦苦一手打拼起来的台资本土品牌,怎么一夜之间就划分为‘日本人的品牌’了?这着实让人难以接受。”面对网络上的指责,康师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禁喊冤。

  对此,康师傅控股也第一时间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声明称,“康师傅”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并受到认可;其次,在配合政府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引进外资参股并非特例,不应被差别对待;与此同时,康师傅控股作为股票上市公司,直接面向全世界的投资人,对股权的组成不具备控制权。

  记者注意到,“被日资撞了一下腰”的并非只有康师傅一家公司。在A股市场上,因为有日资参股而被指“错杀”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

  有细心的投资者在网上罗列日资个股,十多家上市公司被列入,其中包括东睦股份、黄河旋风、合肥三洋、嘉麟杰、大冷股份、三花股份、江苏三友、景兴纸业、通富微电等,均有日资参股背景。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其面向的投资人是全世界的,因此,其股权的组成也是不被控制的;而且,企业之间的股权交易和投资行为也是市场上的正常行为,盲目的‘民粹主义’并不可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说。

  该人士同时表示:“如果仅仅因为企业有日资参股而采取‘用脚投票’的话,那么,首当其冲遭遇伤害的是广大股民和本土企业本身。因此,投资者也好,消费者也罢,理性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

  背后有推手?

  由于被蒙上日资色彩,康师傅股价走势连遭重挫,与此同时,这一阴霾还波及到其全国市场的产品销售上,致使销售量大幅下滑。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康师傅相关负责人坦言:“康师傅‘抵制潮’背后,实则有幕后推手,他们借助利用民众的爱国热情来达到其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真没想到,他们竟然利用抵制日货的时事议题大肆在华中、西南、华东一带的商超终端张贴文宣,组织民众上街拉条幅游行,同时还利用论坛、QQ群组讨论等以病毒式的方式来散播和诋毁我们,不仅刻意混肴视听,影响消费者对我公司产品的观感,更无视理性竞争派出业务人员毁坏我公司陈列于货架上的产品,妨碍产品的正常销售。”该人士对此表示愤慨。

  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这明显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策划,由于相关情势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出现上述现象的端点一度超过7500处,并遍及华北与华南等地,后经过各地台办相关单位协助,邀集双方人员要求理性自制,情况才略有好转。”

  “也正是因为台办的出面协调,我公司属于台资企业的身份应无悬念。”该人士强调说。

  “除此之外,幕后推手还利用社会经验较浅的高校生,以利诱的方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传单的发送,试图影响学生群体对我公司品牌的观点,甚至形成压力,造成高校内的商店曾一度对我公司产品要求下架。后来经过举报,并通过有关单位协调与制止后,类似状况才有趋缓的状况。”

  “目前,受到影响的高校遍布华中、华东以及部分西南省市,而且负面影响仍然余波荡漾,我们向部分高校提出场地租借申请时,仍多有被问及相关问题,显而易见,不正当信息影响之层面已经十分广泛。”说到这时,该负责人颇感无奈。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手上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并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作了相关的汇报,目前正在受理调查中。”

  “对于传播不当竞争信息取得的商业利益的手法我们感到遗憾,我们呼吁,商业竞争应该是建筑于为消费者争取最大利益的良性循环上,而不是互相恶意攻击。”该人士表示。

  切莫误伤本土品牌

  且不论康师傅遭遇“抵制潮”的背后有多少爱国成分,有多少不当竞争成分,从出发点上看,理性爱国是大家所倡导的。对此,专家们纷纷呼吁,理性爱国,切莫误伤了本土品牌。

  在专家看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今,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尤其像中日之间经济依存度高、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盲目抵制日货固然会使日本经济遭受损失,但中国自身的经济最终也会受损。

  “同样,对于那些拥有日资参股的中国企业来说,日资遭受打击的同时,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中国企业本身。”专家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康师傅事件’其实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康师傅所有生产、加工、包装等一整套产业链都在中国大陆,且旗下员工6万多员工都是中国人,如此激进的抵制,只会把这一原本是本土品牌的企业最终推向日本人,而最后最大的损失却由自己的同胞埋单。因此,抵制日货行动应把握好分寸,不能盲目,不能无限扩大而伤及我国产业自身,更不能伤及国人同胞。”

  然而,从资本市场上反应出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被“误伤”的情况仍屡有发生。当前,A股市场上,日资概念股遭到抛售,而一些有日资参股的本土企业,也纷纷被投资者列入可能突然遭遇抛压的高危名单。据悉,涉日股票在香港、东京等市均表现不佳。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恶性竞争实不可取。历史表明,这种短期内集中爆发的情绪宣泄,往往会造成一些股票被“错杀”的现象,因此,应理性对待切莫误伤我国产业自身。

 
关键词: 康师傅,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210/24/5130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