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2012年6月14-15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召开了第17届"毒理学低剂量效应和风险评估"科技专题会议,并于11月23日公布了会议报告。
本次专题会议旨在讨论毒理学低剂量效应的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同时寻求推动欧盟(EU)范围内食品与饲料风险评估进程的途径。
本次会议主要结论如下:(1)为便于讨论, 应为"低剂量效应"和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制定恰当、通用的定义。(2)定义确定 "低-剂量效应"和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在具体情形中是否应纳入考虑范围时所需资料。(3)为确定生物学似真性可从体内和体外研究中获取的信息。(4)毒物代谢动力学、作用模式和毒效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理解观察结果的本质,将内剂量估算值与不良反应联系起来。(5)所有类型的反应应该具有相同的不良反应评判标准。(6)在低剂量范围内,甚至存在非单调剂量效应时,完全有可能通过足够(扩展范围)数目的剂量水平,得出风险评估出发点(PoDs,无明显损害作用水平(NOAEL)/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7)信息应取自精心设计、涵盖更广剂量范围的研究,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这些研究拥有更多的剂量组,并且每组所含动物也更多。(8)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结果,或者根据涵盖更广泛低暴露范围的人体暴露评估来选择剂量。(9)虽然毒理学风险评估的既定原则仍然适用,但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改良。(10)建立在暴露估算值基础上的危害评估分层法可能不适合具有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的物质。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现有的风险评估模式可用于评估与低剂量/非单调效应相关的风险。部分与会者表示,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得出风险评估结论前应先理解这一作用模式。因此,"低剂量效应"和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极具科学挑战性,同时也预示着有必要开发智能测试策略来处理此类问题。
原文链接:<http://www.efsa.europa.eu/en/supporting/pub/353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