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12月3日文章,原题:将在华经商"另类化"的错误每当读到题为"(在华)成功七步骤"和"(在华)成功秘诀"这类文章时,我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对于在华经商,我经常面对诸多"忠告"--来自别的外国人、当地人、商业文章和潜在雇主:"在华经商很复杂","你必须和重要人物有关系才能成功","外国人要成功绝非易事","作为女性,你应聘请当地男士帮你".
我为比利时某中型啤酒制造商工作。该公司每年在不同的中国城市开办新分支机构,且数量持续增加。鉴于这些,尤其是我在成都办事处的亲身经历,我只能对上述反应说:"不,其实并非如此。"
尽管(在华外国)大公司或许与"关系"和"政治"更为密切,但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在中国做生意并无秘诀可言(说中文很重要,但这是明摆着的事)。
当初公司派我到销量在全中国垫底的四川。抵达成都时我没任何朋友,但有两个敌人--刚刚被我停止供货的两名经销商。一个月内,我弄到一个仓库并接入互联网。两个月内,我有了秘书和送货员。4个月内,我将该地区的销量增至3倍。
每个行业都不同,有些企业在赢得中国消费者信赖方面会遭遇更多困难。但所谓为使产品本地化而必须聘请当地人的常识,是言过其实。我通常是骑电动车拜访各家酒吧。若我每天走访5家,一周工作5天,其中1/10订购我们的啤酒,那我每月会新增10个新客户。6个月内,我们的啤酒销量已是以前经销商销量的6倍。
与外国人面孔不利的说法恰恰相反,我发现在华的西方人往往能在生意场上赢得信赖,容易成为中国精明商人追寻的生意伙伴。再加上我的年龄(20多岁)、性别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我能轻松获得客户们的信任。
我不相信外国人必须与当地人结成伙伴才能成功的"常识".我不认为关系是决定成败的秘诀。我不认可将中国"另类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