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行情股吧买卖点)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将增加1000万吨,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9%、水果和肉类产量占46%、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35%。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大。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行情专区)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已达到85%以上。换而言之,仅仅现有物流设施改造就包含很大的投资需求。2013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增长率20%左右,尤其是7、8月份以来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
冷链设备企业获密集调研受益下游建设高增长可期
随着多家大型电商花费巨资进军冷链行业,活禽交易日渐减少,相关设备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也正不断得到机构的关注。本周,汉钟精机(行情股吧买卖点)和烟台冰轮(行情股吧买卖点)就分别得到18家和8家机构的密集调研。投资者关系记录显示,两家公司在相关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汉钟精机相关人士表示,公司2014年毛利水平的维持主要看销售量和原材料(行情专区)价格的波动,如果差异不大,毛利水平的维持希望较大。制冷及冷冻冷藏产品在未来5-10年都会保持在相对高速的水平成长,高端产品的毛利水平相对比较高,冷冻冷藏的成长将主要取决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汉钟冷冻冷藏产品增速相对高于行业发展。目前冷冻冷藏产品中中高温的型号销量占比较大,低温的相对少些,而冷冻冷藏产品更小型化已经在研发中,“适用产业包括渔船、肉类加工、储藏等。”
对于市场最关心的电商冷链发展,公司人士认为,电商的趋势是消费者决定的,生活水准提高会有促进作用。先进国家冷冻食品(行情专区)宅配比例很高,江浙沪大都会地区发展会比较快,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租金太高。冷藏车目前每年差不多1万台左右,基本每年的需求量大概在7-8万辆车。冷冻冷藏产业发展速度以日本为参考,主要关键点是城镇化的速度、人口消费观念、农产业集中化生产,“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都会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水平,不会低于日本的成长水平。”
汉钟精机以外,行业寡头烟台冰轮同样在本周的调研纪要中传达了乐观的信息。公司董秘孙秀欣表示,最近公司产品销量增速快的品种就是冷链物流冷库和CO2系统。这与此前华泰证券(行情股吧买卖点)分析师徐才华透露的消息一致,他曾表示,烟台冰轮从2013年9月开始,在全国举行6次路演,推广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公司认为推广效果超出预期。
冷藏车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冷链产业的发展被广泛看好。而这也直接使得冷链物流的成长速度加快,很多企业都借此良机杀入冷链物流市场,准备大干一番。特别是生鲜冷链宅配领域,更是吸引很多电商企业加入,激烈的竞争态势渐渐凸显。
就拿“网上超市”一号店来说,目前其在北京已可配送蔬菜、水果、冷藏食品这三大类200多种商品。其中,冷藏产品主要涵盖奶酪、乳饮料等,涉及品牌包括百吉福、安佳、多美鲜等。而近日其还在京上线了冷冻食品,消费者只要登录一号店便可购买到深海鱼虾等产品,省却了在市场或超市“挑选”的烦恼。
此外,据业内人士爆料,由阿里巴巴打造的菜鸟网络也将开启冷链物流平台;易果网则于日前宣布,天津配送中心正式开通,该市市内6区的生鲜配送将实现次日达;还有保温冷藏车制造商“冰熊”,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成都建组装厂,并有望在该市建设冷链基地,辐射整个西南地区。
由此不难看出,冷链将会成为普通百姓生活当中离不开的一个有力帮手。而在冷链物流兴起的过程中,冷链配送车辆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笔者在与某冷链物流公司负责人交流时,他便表示,除了期待政策上为农副产品和鲜活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外,也很期待车企能为物流公司提供适合的冷链配送车型。
所以,对于广大车企而言,“审时度势”地为冷链物流用户提供可以令之满意的配送车辆,无疑是重大商机之一。而据了解,在配送车型的选择上,广大用户尤其看重车辆的排放标准和油耗水平,以及出勤率、安全、舒适等方面的表现。相信一旦车企“对症下药”,按需造车,冷链物流用车市场的大门定会为其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