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蟹肉棒进退两难 需创新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6    来源:中国食品报    浏览次数:953    评论:0
导读

蟹肉棒是日本于1972年以狭鳕鱼糜为原料开发出来的新型鱼糜模拟食品。具有蟹肉的鲜味,表皮有蟹红色,肉洁白,弹性好,营养丰富,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高级冷冻方便食品。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任由这么多低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蟹肉棒这款产品的前景堪忧。但郑向辉认为,如果有企业好好操作,蟹肉棒还是很有可能发挥大价值的。

    蟹肉棒,也称蟹足棒、模拟蟹肉或仿蟹腿肉。这种源自日本的鱼糜制品,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山东日照一些企业引入国内,后以出口为主导,把日照打造成了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出口基地".由于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产品品质一路下滑,蟹肉棒在国内市场上的名声并不好。

    有些人觉得这一产品没有前景,不过也有人认为,产品没问题,是行业陷入了误区,只要找到合适的渠道,蟹肉棒同样能成为一种高档的鱼糜制品,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首席记者 李建东

    【产业困境】

    一条生产线曾带动一个产业群 出口不景气内销不得力

    蟹肉棒是日本于1972年以狭鳕鱼糜为原料开发出来的新型鱼糜模拟食品。具有蟹肉的鲜味,表皮有蟹红色,肉洁白,弹性好,营养丰富,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高级冷冻方便食品。

    1995年,山东昌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华)率先从日本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模拟蟹肉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结果大获成功,同年产品销往俄罗斯、美国、英国、欧盟、比利时、东南亚及日本和韩国,自此开启了日照生产海洋仿生食品的先河。

    在昌华的带动下,日照岚山区涌现了一大批海洋仿生食品生产企业,形成了海洋仿生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世界重要的海洋仿生食品基地。据透露,目前日照这类企业已有近百家。

    与昌华一样,这些企业均以出口为主。但近年来出口环境越来越不利,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开发国内市场。

    不过,从出口转内销并不容易,国内市场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做。山东阿掖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掖山)国际业务部负责人顾金金曾表示,每吨两万多元的出口产品,根本不适合在国内市场销售。

    在顾金金看来,国内市场需要细分层次,针对市场需要,做出不同品质和价位的产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日照这些企业的想法是对的,但他们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内销这个渠道也迟迟难见收效。

    【市场无序】

    国外"高大上"国内变"矮穷挫" 低价货充斥难成气候

    2013年一年,郑州经销商张永国的蟹肉棒只卖出了20吨,这个量只相当于其高峰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张永国是昌华河南地区的经销商,业务覆盖河南全省。他告诉记者,三四年前是蟹肉棒产品的黄金时期,最高峰的时候,他一年销售的蟹肉棒将近200吨,不过现在这个生意不好做了。

    张永国将原因归咎为越来越多低价产品的冲击,他卖的蟹肉棒每箱16公斤报价120元,而很多同行的产品,每箱15公斤报价只有90元。悬殊的价格让张永国的生意越来越萧条。

    位于郑州北郊的中原四季物流港云集了数百家冷冻食品经销商,张永国的门面正位于这里。他告诉记者,多数火锅料经销商都有蟹肉棒这款产品,但各家产品价格和品质差别很大。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大部分火锅料企业都将蟹肉棒当做标配产品来生产,只是为了补充品项,走销量,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比较低,价格也一降再降。

    郑向辉是鱼糜制品行业资深人士,如今是厦门一家肉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在他看来,蟹肉棒在国外本是一种高档的鱼糜制品,口感非常好。不过引入到国内市场之后,被行业给做滥了。

    在国内市场,除了日照一些以蟹肉棒产品起家的企业外,更多的企业对蟹肉棒的重视度并不高。而位于日照的这几家企业,重点精力又在出口市场,在国内市场上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

    在一位业内人士的眼中,国内市场上的蟹肉棒似乎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产品,对于众多火锅料企业而言,动辄都有数十个种类,与其他单品相比,蟹肉棒并不能带来更丰厚的利润,更没有企业愿意在这上面下功夫了。

    【突围之路】

    改进工艺找对渠道 蟹肉棒或有大作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任由这么多低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蟹肉棒这款产品的前景堪忧。但郑向辉认为,如果有企业好好操作,蟹肉棒还是很有可能发挥大价值的。

    业内人士王平(化名)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国内的蟹肉棒产品太过单调。从两个方面着手,蟹肉棒应该有望走出目前的窘境。

    首先是产品本身。从生产工艺来讲,蟹肉棒其实有两种加工工艺,一种是产品为卷形的蟹腿肉生产工艺,另一种是棒状的蟹腿肉生产工艺,两种产品虽然味道基本一致,但形态结构及肉质都有所不同。

    卷形蟹腿肉的生产工艺是将鱼糜涂成薄片,经蒸煮、火烤、轧条纹后再卷成束状,展开后可看到一丝一丝的肉丝;而棒状蟹腿肉的生产工艺,是将鱼糜先制作成纤维状的细丝鱼糕(也称人工蟹肉纤维)调味鱼糜、海蟹肉混合后充填成圆柱形,再经蒸煮后切段成型,食时有海产蟹肉的感觉。

    目前国内市场基本上都是第一种产品,如果有企业愿意创新形态,尝试生产棒状蟹腿肉,或许可以开辟出新的市场。

    另外,在销售方面,目前蟹肉棒的渠道单一且相对低端。"我曾留意过,在很多市场上基本都是在麻辣烫渠道销售。"王平半开玩笑地告诉冷冻产业周刊记者,这对于蟹肉棒这种原本出身很高的产品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其实,用于出口的高品质蟹肉棒在国内也不是没人买,关键是没有找对地方。在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这些模拟蟹肉制品非常受欢迎,有的还被做成即食型产品,解冻之后直接吃,也可以夹在三明治里面。

    王平认为,蟹肉棒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方便水产食品,如果在国内有企业愿意花精力去推广,比如开发高端餐饮和酒店等渠道,未来还是有很不错的市场前景的。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403/06/5019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