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式开播,我国传统食品及其色香味带来的传统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食品来说,色香味是“魂”,营养与安全才是“本”,也正因此,随着食品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很多传统食品逐渐转变为加工食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魂本兼顾”。
当前的方便食品市场到底有哪些新产品、新变化?哪些成分的改变,让传统食品更安全?在4月17日北京召开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和相关企业代表为消费者揭开谜底。
本报记者 赵 曦/文 陈丽光/摄
从速冻水饺到咖喱牛腩饭
“懒食品”层出不穷背后
说到“舌尖上的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深有体会。4月17日,在“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的“传统食品创新与安全”论坛上,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结婚的时候,父母送了一个面板,没送擀面杖,所以我家不会擀面条。很多人不仅不会擀,也不想擀,那吃面条怎么办?实际上,挂面已经工业化了。”
不只是挂面,孙宝国坦言,“春节包水饺,一家人乐悠悠,这确实是一种享受,我也会包,但是没时间包怎么办?有人给我们包,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国速冻食品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好。”
如其所言,4月27日,记者在美廉美超市白纸坊店看到,摆放着速冻食品的冰柜多达二十余个,其中包括最为常见的速冻水饺、馄饨、包子、春卷,以及不太常见的印度抛饼、黄金烙饼、五谷杂粮馒头、南瓜饼等,冰柜上方还摆放着笋衣烧肉饭、咖喱牛腩饭等方便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