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认定,中国味精厂商的倾销幅度为52.24%至52.27%,印尼方面则为5.61%.根据美方程序,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分别于9月和11月对上述调查作出终裁。
昨日,梅花生物(600873.SH)方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2013年味精出口量接近9万吨,出口美国逾1万吨。”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则向本报记者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应诉,但无更多细节透露。
莲花味精(600186.SH)、阜丰集团(00546.HK)等企业均向美国出口味精,规模在5000吨到2万吨不等。“随着国内民用消费萎缩,味精企业基本以工业和出口渠道为主,(美方裁决)会令味精生产厂商‘雪上加霜'.”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昨日向本报记者称。
出口受制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开始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味精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今年3月,初裁中国厂商获得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3.41%至404.03%.
对此,梅花生物方面昨日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出口总营收逾24亿元,其中味精出口额6亿元以上。对美出口的味精在1万吨以上,占味精出口总量的11%.
梅花生物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该案是味之素在美工厂发起的,“目前味之素在美味精产能在几万吨,而美国每年需求总量约为5万吨。味之素通过专利保护和反倾销等手段,进而延缓产能淘汰时间。”
该负责人介绍,味精整体需求量还在扩大,但是味之素近年并未新增产能,主要通过新品研发来取得发展。
针对美方关于反倾销的指控,梅花生物方面回应称:“如果以第三国为参考标准,因为玉米和煤炭占原料成本70%~80%,中国这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的。”只要不低于成本价,就构不成倾销。
本报记者昨日查阅莲花味精2013年年报发现,该公司出口业务的占比为23.21%.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1.57亿元,同比下降15.19%.其中,出口业务营收为5亿元,同比增长29.32%;国内业务营收16.44亿元,同比下滑23.28%.
“莲花味精2012年的出口总量在20万吨左右,其中美国市场的份额大概有2万吨,一旦美国商务部通过’双反‘调查,莲花味精也可以通过到东南亚等地代工再出口的方式解决。”莲花味精董秘时祖健去年底向当地媒体表示。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需要考虑贸易保护主义的跟从效应。中国味精产品2008年已经被欧盟征收反倾销税,现在美国的’双反‘措施再起,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各国的效仿。”
转型求生
实际上,目前继续留守味精行业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并且盈利能力大都在下降,而其他众多民营企业早已纷纷退场。
朱丹蓬认为,目前味精企业应该加快技术转型、产品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避开以价格为主的经营模式。
其实,梅花生物早已踏上了转型之路。该公司4月2日发布了证券名称更改公告,“梅花生物”取代了原来了“梅花集团”.“生物”二字恰好印证了公司的新方向,即向生物医药领域开疆拓土。
今年1月3日,梅花生物与西藏谊远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框架协议,拟出资收购后者持有的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随后该公司又在3月25日公告称,将向广生医药增资1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广生医药约52%的股权。
梅花生物解释称,在传统业务和产品平稳发展的同时,公司将在生物制药等领域进行投资,打造公司新的业务板块。
除了梅花生物,莲花味精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该公司日前发布的2014年一季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46亿元,同比下降24.29%;亏损4070.16万元,而去年同期的亏损额则为4993.32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莲花味精2013年已经亏损3.26亿元,如果2014年不能扭亏,就将被戴上“*ST”的帽子以示警示。
而为了避免戴帽,莲花味精开始处置资产,公司日前公告称,拟对本公司饲料公司、淀粉二厂、复合肥一厂、活性炭厂、国贸鸡精厂、酶制剂厂、玉米油精炼厂的资产进行公开处置,评估值总计为1.45亿元。
昨日,莲花味精方面以“相关负责人在外出差”为由,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相关报道:美国商务部初裁中国输美味精存在倾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