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谷物与油籽价值链中国与韩国区事业部副总裁周学军表示,今年以来,全球大豆供需从相对平衡转为宽松,国内压榨行业如果不及时“思变”,新增产能或将成为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棵稻草”。
从1994年至2014年,美国大豆种植面值增加了25%,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播种面积也呈逐年增长态势。周学军称,北美大豆种植面积没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但巴西和阿根廷仍有增长趋势。过去10年甚至20年中,三大主产国的大豆单产总体呈上升态势。据美国农业部预测,未来10年,全球大豆总产量有望增至35700万吨。
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双重增长使得全球大豆供应出现“相对宽松”的局面。过去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今年的大豆进口量在7300万吨以上。周学军认为,这带动了国内压榨行业需求,大豆压榨产能整体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进口量的增加。
过去10年间,中国大豆压榨产能翻了一番。周学军介绍说:“过去5年里,中国大豆压榨每年新增产能约1200万吨,相当于每年建12个日加工能力3000吨的大豆加工厂。目前整个行业产能平均利用率约55%,如果未来5年继续保持每年新增产能1200万吨以上,整个行业平均开机率将降至50%以下。”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我国大豆压榨产能扩张呈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在未来产能发展上,外资企业受到一定的投资限制,其整体扩张规模将有限,国企和民营企业有望成为产能扩张的“主力军”。另外,国企在全国分散布局,而民营企业主要在华北、山东等地区。
从过去10年间CBOT的期价走势来看,大豆价格虽“跌宕起伏”,但长期处于牛市格局。周学军表示,牛市中获取利润较为容易,但如果牛市不再,从加工利润的角度看,中国压榨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现阶段产能过剩、非理性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压榨利润非常差,许多企业通过降低开工率减少亏损。”他表示,有一些企业在市场动荡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成功规避风险,但大多数企业还是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他们试图通过扩大交易量来扭转亏损,弥补加工成本,这种“以量取胜”的商业模式在短期内有效,长期看来不可持续。
周学军认为,大豆压榨出的豆粕主要用于饲料原料,驱动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扩展的正是蛋白需求。巴西、美国的饲料成本远低于中国,未来如果动物蛋白、肉品进口量增加,国内饲料需求量将减少,这对压榨行业影响会非常大。未来植物油消费也将向“精细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增长速度会放慢,压榨行业利润前景堪忧。
在面临更加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周学军认为,整个压榨产业需要反思,并重新定位,停止新产能的建设,“企业可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来实现增长,逐步淘汰低效产能,把目标放在改善利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