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韩国 » 正文

鳅出口市场单一效益下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31    来源:中国渔业报    浏览次数:412    评论:0
导读

20年前,由于韩国对泥鳅的进口巨大需求,催生了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屯养泥鳅、暂养泥鳅、精养泥鳅及出口泥鳅贸易和周边服务的主导产业。许多农户一年暴富,高效回报的利益驱使,经历几年的疯狂扩张之后,如今创富“神话”归于破灭,造成了不少养殖户亏损甚至负债。泥鳅养殖成了众多农户爱恨交加的产业。

    20年前,由于韩国对泥鳅的进口巨大需求,催生了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屯养泥鳅、暂养泥鳅、精养泥鳅及出口泥鳅贸易和周边服务的主导产业。许多农户一年暴富,高效回报的利益驱使,经历几年的疯狂扩张之后,如今创富“神话”归于破灭,造成了不少养殖户亏损甚至负债。泥鳅养殖成了众多农户爱恨交加的产业。

    曾经的辉煌

    2000年,当时泥鳅的收购价在30元/斤左右,最高可达37元/斤(2011年~2013年间),当时一个塘口(2亩)养两个年头至少可赚10万元左右,赚到20万、30万的也大有人在。当时的收购行情一天天见涨,价格不断攀升,从初期每斤20多元一直涨到每斤40元。

    养殖户疯狂扩张,苗种采购供不应求,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不仅如此,泥鳅创富的“神话”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大量野生泥鳅苗也很快被卖往全国各地。

    严酷的现实

    养殖面积的疯狂扩张,意味着竞争压价的恶性竞争,出口价格被迅速拉低。形成了现阶段的供大于求的现实,造成了连云港地区养殖户大面积的亏损。

    据了解,2014年泥鳅养殖最集中的赣榆县墩尚镇的大部分养殖户面对亏损的局面。养殖大户乔宗礼手里200多个塘口已经亏损了近1000万元,每个塘口净亏5万多元。

    冷静的思考

    由于商品泥鳅价格的飙升,造成了野生种苗价格的急剧上涨,苗种掺假掺杂,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质量越来越差,但价格奇高不下。2013年年底连云港商品泥鳅的价格在18元~19元/斤左右。购苗价格的奇高和商品鳅价的回落,加上养殖成本的增加,已经为养殖户的亏损埋下了祸根。

    市场方面,连云港地区年产泥鳅10万多吨,而出口韩国的泥鳅一直稳定在2万吨以内,国内市场消耗也不过2万~3万吨。出口韩国数量的饱和甚至减少,国内市场消费刚刚启动,尚未形成热潮,造成了商品泥鳅的供大于求。

    出口韩国的泥鳅要经过70多道药物的检测,泥鳅品质不保造成多批次出口受阻,更难以激发外商对泥鳅进口的热情。

    未来的对策

    泥鳅养殖面临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笔者建议用积极的方式去去扭转泥鳅产业的危机:

    1.解决泥鳅苗种来源,以降低购苗成本。

    2.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成品品质。要放弃高密度投苗,高频率投料,高剂量防调,高产量效益的思维模式。采用低密度立体式生态养殖方法,既节省养殖成本,又提高了泥鳅品质。

    去年已有连云港养殖户以500斤/亩(200尾~300尾/斤)的密度投放鳅苗并套养对虾,该养殖模式已经成功,并取得不错的效益。

    3.出口贸易企业要放眼全球,打开韩国以外的其他出口市场。如日本、东南亚等消费市场。

    4.扩大内需,引导消费。韩国5000万人口,每年从我国进口不到2万吨泥鳅就被我们的产业主们奉为上帝,如果在我国形成了泥鳅的消费习惯,即使我国的人均消费再不及韩国人,但我国十几亿的人口,一个省份就可抵得上整个韩国的泥鳅消费。

    5.拓宽产业渠道,延伸产业链条,投资加工泥鳅办成品及休闲食品,改变销售方式。                        陈清明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503/31/4101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