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吴珊报道: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今年世卫日的主题为“食品安全”。世卫组织称,每年有数百万人因食用不安全食品而患病,还有约200万人因此而死亡。7日当天,我国质检总局发布了《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状况》(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了过去一年中出现最多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
进口食品10年增4倍
质检总局公布的白皮书显示,进口食品已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了4.3倍,仅2014年我国就从192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贸易额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欧盟、东盟、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和韩国。这些国家的进口食品额占到我国进口食品总额的八成多。
台湾食品问题突出
白皮书显示,2014年我国出入境部门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达到104.2万批次。其中,从79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问题食品,共计3503批次共2.4万吨。
不少人认为,欧盟食品安全系数相较其他国家或地区更高。但是,白皮书显示,在被销毁和被退运的不合格食品中,欧盟食品数量最多。随后分别为:中国台湾、东盟、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和土耳其。这国家或地区的不合格食品占到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九成多。相比欧盟食品,台湾食品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虽然台湾食品进口数量不在前十之列,但在不合格进口食品中却排在第二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种类中,糕点饼干成为重灾区,位列不合格食品首位。羊城晚报记者从质检总局先前公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中发现,糕点饼干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产品过期、标签不合格等。除糕点饼干外,饮料、粮谷及制品类、糖类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二、第三、第四位,“乳制品”排在不合格食品的第五位。
污染物超标问题严重
是不是进口食品就不存在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不合格、重金属超标的风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白皮书分析称,不同种类进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有所不同,主要涉及17类,主要包括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等。
比如,乳制品、水产品、蜂产品、干坚果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饮料、粮谷制品和蜜饯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柠檬黄、山梨酸钾、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
在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中,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污染物超标等问题,这类问题食品可能带来肠道疾病、重金属污染等风险。统计显示,这些不合格食品占不合格食品总批次的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