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中国油菜籽产量大幅下滑,但美国农业部报告中国油菜籽产量稳定,与国内现状大相径庭。
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内部机构最近报告显示,该机构对中国油菜籽产量表示怀疑。美国农业部下设的海外农业局(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在全球130多个国家的使领馆设立了专职工作人员,收集、传递驻在国的农业情况,日前,其驻中国的代表提交了一份报告,质疑中国油菜籽产量失真。
海外农业局的报告称,2011到2015年,中国官方的油菜籽年产量分别是:1343万吨,1400万吨,1446万吨,1460万吨,1410万吨。
但是行业人士表示,上述五个年度估计中国实际的油菜籽产量分别是:828万吨,670万吨,665万吨,626万吨,595万吨。以2015年为例,实际产量仅是官方产量数据的42%左右,一半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在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hina National Grain and Information Center)一个论坛上,举行了一次公开调查,约300名与会者中,没人相信中国的油菜籽年产量超过800万吨,有20%的人认为油菜籽年产量约为800万吨或者低于这个数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年安徽等地油菜籽产量下滑明显。
海外农业局提供的另一个佐证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对油菜籽进行临时收储,收储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业内人士说,这个价格对农民是有吸引力的,中国主要的油菜籽应该都会流入国库。
以2014/15市场年度为例,中国油菜籽的临时收储价格每吨5100元,高出市场价每吨约1000元,当时进口油菜籽的价格约为每吨4000元,但是中国只收储了约350万吨的油菜籽,美国海外农业局的报告因此认为,中国油菜籽的实际产量很少。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官方统计的的产量水平。
实际上,海外农业局称,2011年到2014年,中国临时收储的油菜籽数量没有一次超过700万吨,分别是:566万吨,591万吨,616万吨,349万吨。
尽管在一线的人士已经反馈油菜籽产量在大幅下滑,但是官方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大幅修正。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是利益在作祟。由于国家临时收储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一些参与收储的企业以廉价的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以收储价格卖给国家,赚取巨额价差。此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曾就油菜籽临时收储进行检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发现3个方面问题,涉及企业16家。其中,违反收购政策,将进口油菜籽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2家,共发现将1477吨进口菜籽油混入临储库存,这两家企业均为委托收储企业。此外,在检查中还发现收购政策执行不严格、基础管理薄弱和不规范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用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油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虚报收储数量,骗取国家资金的情况不少。由于收储油菜籽的数量与利益紧密相关,虚报油菜籽产量有了很强的利益驱动。
持续进行的油菜籽临时收储,已经给国家财政造成不小压力。美国海外农业局的报告称,中国菜籽油的储备估计在600万吨左右,这些存储的菜籽油成本价格每吨约1万元,每吨高出现在市场价格约4000元。为了消化库存,减轻存储压力,收储菜籽油不得不大幅降价拍卖,但是由于存储时间较长,品质下降,买家寥寥。截至今年5月下旬,中国总计拍卖57.2万吨储备菜籽油,仅成交了14万吨,成交均价每吨5800元,每吨至少亏损4200元。
油菜籽收储产生的各种弊端日渐明显,今年6月,国家粮食局公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对收储进行改革,改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油菜籽收购,对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油菜籽主要产区,中央财政将适当予以补贴,支持地方采取鼓励加工企业收购、补贴种植大户、推广高产优质油菜及品牌化生产经营等方式,做好油菜籽生产和收购工作。
地方成为油菜籽收储的主体,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对虚报油菜籽产量或许也能产生强约束。美国海外农业局称,以湖北为例,2015/16市场年度收储油菜籽,预计中央政府提供的资金约为2.26亿元人民币,而要维持上一年度油菜籽的收储价格和收储规模,湖北需要提供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配套资金。地方政府要自掏腰包,意味着上报的菜籽产量越多,自己要掏的钱也越多,虚报油菜籽产量的冲动也许就此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