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腾了近3年之久的“黄金大米”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8月5日,媒体报道称《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在对“黄金大米”在中国的实验规范与合法性进行漫长的调查后,近日在其网站发布了撤回有关“黄金大米”论文的公告,同时,印刷版撤稿公告将发布在该杂志9月份的刊物上。
尽管“黄金大米”的论文相关数据和结论得到了业内学者们的认同,然而,由其引发的科学伦理之争,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声叹息
“作为科学研究来说,这的确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闻听此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评价。他同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黄金大米”是通过同行评议的,因此在实验设计和科学结论上是不存在问题的。“撤稿是因为诚信问题,它违背了科学伦理的规范。”
2008年,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在中国湖南衡阳组织了“黄金大米”的营养学试验。研究人员在未告知实情的情况下,让25名6~8岁的儿童食用了黄金大米。其研究结果于2012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随后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与罗云波一样对撤稿感到惋惜,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昆仑认为:“既然违反了规定,这个稿就应该撤,也是对公众的一个交代。”
“黄金大米”事件发生时,除了科学伦理上的违规,为何选择中国儿童做实验,也成为了人们长期质疑和诟病的焦点。
罗云波指出,在美国,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的儿童样本非常难找,与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具备更良好的科技条件。在中国一些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找到符合实验条件的儿童。同时,“加之论文作者是华人,与中国学者合作也相对方便”。
“但无论如何,在未获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便进行实验绝对是错误的,这也让科学研究蒙受了损失。”罗云波说。
命运几何
对于撤稿事件可能对“黄金大米”未来研究产生的影响,学者们大多持乐观态度。
瑞士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首席秘书长Adrian Dubock甚至认为,汤光文和她的合作者们可以在其他杂志重新发表这些成果。
“换杂志再发,并非那么简单。”罗云波认为,论文作者可以利用之前的研究结果写一些评论,但如果想再全文发表很困难,毕竟它之前有过不良记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黄金大米”已回天乏术。“科学陈述的是一个客观真理,不管发表与否,它都是存在的。”罗云波认为,黄金大米还是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最后做到真正造福人类。
黄昆仑也指出,类似于“黄金大米”这种能够增加营养的转基因产品在未来会越来越多。“比如,高油酸大豆和含有奥米伽3脂肪酸的大豆,都是对人体很好的东西,不会因为个别事件而对整个转基因产业造成影响。”
“撤稿对科学研究本身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业内人士都清楚撤稿与其科学性和安全性无关。”罗云波担心的是,对于反转人士而言,他们很可能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而对于不明就里的公众,则会把撤稿和黄金大米的安全问题联系到一起。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黄大昉回忆说,当年“黄金大米”出事,就是因为很多人完全回避了黄金大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而只追究其程序上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研究,罗云波认为,应在原有基础上设计更进一步的实验,而不是重复证明此前的结论。“但首先,论文作者应该给公众一个诚恳的解释和道歉,尽可能恢复公众的信任,否则再好的研究成果也会受阻。”
伦理之重
近年来,关于触犯科学伦理与管理规范的事件可谓屡见不鲜。在中国,转基因问题更是成为了伦理之争最多的一个领域。
“‘黄金大米’撤稿一事为中国科学家再次敲响了警钟。”黄昆仑强调,尽管转基因技术目前已列入国家战略之中,而且也允许转基因产品在通过安全评价后上市销售。“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有恃无恐,一定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向前推进。”
黄大昉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也同时强调,不可因噎废食。“不能因为‘黄金大米’撤稿而影响到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比国外,我们的步子已经很慢了。”
在他看来,解决转基因问题不能仅从技术层面入手。“现在已经有大量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那么,为什么在推进过程中会遭到如此之多的阻力?”黄大昉认为,解决转基因问题可能要先从恢复社会公信力开始,让大家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文化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做科普的理由。”
“不管科学研究的目的多么高大上,一定要坚守程序正义的原则。”罗云波强调,伦理问题是科学家永远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和底线,一旦急功近利,最终受到伤害的一定是科学和科学家本身。
《中国科学报》 (2015-08-1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