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葡萄酒酒砖:美国禁酒法案的产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7    来源:红酒世界网    浏览次数:438    评论:0
导读

根据《禁酒法案》(Volstead Act),葡萄种植者可把葡萄榨汁,以葡萄汁或浓缩果汁的方式出售。如此一来,种植农就想到了一个卖酒的好方法。他们决定先将葡萄酿造成不含酒精的“葡萄酒”,让这样的“葡萄酒”卖到消费者手上时,再变成含有酒精的葡萄酒。当然,只要他们在出售时在包装上贴上警告提示,告知消费者私自制作葡萄酒这一行为是违法的,那他们便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1920年1月16日,美国实施禁酒令,一群葡萄园园主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是把葡萄树连根拔起,改种别的呢?还是继续种植葡萄,等待禁酒令的解除呢?

    这个难题同样也困住了纳帕谷(Napa Valley)的葡萄酒商,因为纳帕谷是美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出产的葡萄酒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纳帕谷的酒商在犹豫:如果现在把葡萄树都连根拔起,改种别的果树,那么等过些年禁酒令解除时,想东山再起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要知道,培植一株优质的葡萄树得花上近10年的时间。

    有些葡萄园园主冒不起这个风险,禁酒令一颁布,他们便把葡萄树除去,改种其它果树。但有些葡萄园园主则选择坚持下来,他们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让他们既能继续种植葡萄,又可合法地酿制并出售葡萄酒。也因为这个妙计,这些没有放弃的葡萄园园主最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当时的美国法律规定:酿酒葡萄可以种植,但只能酿造不含酒精的产品出售。若葡萄园园主明知道自己出售的酿酒葡萄会被酒商制成酒精饮料,还出售给酒商的话,那么园主和酿酒者都要负上法律责任。但是,如果葡萄园园主事先声明所出售的葡萄不能用来酿酒,那么,被转手多次的葡萄即使最终被酿成葡萄酒,葡萄种植者也不必受到法律惩罚,相应的法律责任将全部由私自酿酒的人承担。

    根据《禁酒法案》(Volstead Act),葡萄种植者可把葡萄榨汁,以葡萄汁或浓缩果汁的方式出售。如此一来,种植农就想到了一个卖酒的好方法。他们决定先将葡萄酿造成不含酒精的“葡萄酒”,让这样的“葡萄酒”卖到消费者手上时,再变成含有酒精的葡萄酒。当然,只要他们在出售时在包装上贴上警告提示,告知消费者私自制作葡萄酒这一行为是违法的,那他们便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至于消费者是否听从警告,便与他们无关了。在这个法律漏洞下,葡萄酒“酒砖”应运而生。这使得美国人即使在禁酒期间,也依旧可以享用到甘甜醇美的葡萄酒。

    葡萄酒酒砖,就是把浓缩的葡萄汁做成砖块状,值得强调的是,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当时的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酒砖以后,可把它溶解在水中并让它进行发酵,然后自行酿制葡萄酒。然而,并非每一位消费者都知道这个方法。为了让每个买到酒砖的人都知道怎么将它酿成葡萄酒,酒商又想出一成功绕过法律的奇招:他们把教学说明书直接印在酒砖包装上的“警示”处,以警告的口吻劝谕消费者不能这么做。这样一来,任何葡萄酒爱好者都能轻易掌握“酒砖变酒”的方法了。

    买到这类酒砖的人,就会在包装的正下方发现溶解酒砖的提示。提示上写着,“把它用水溶解后,请勿让其离开冰柜21天,否则它就会变成葡萄酒。”显然,所谓的“警告”就是详细的酿酒说明书。利用这个法律漏洞,那时的消费者就可以在家自制葡萄酒了,当然他们也必须在家里饮用。有些酒商胆子更大,除了这些“警示”,他们还会在产品包装上注明酒砖的风味,如波尔多干红(Claret)、勃艮第(Burgundy)或雷司令(Riesling)等。

    酒砖的畅销使得很多酒商迅速暴富,包括现今赫赫有名的贝灵哲酒庄(Beringer Vineyard)的庄主。由于许多葡萄园园主在禁酒令发布的初期就改种其它果树,在酒砖风靡美国时,酿酒葡萄就供不应求了。到1924年,每吨葡萄价格飙升至375美元(约2,403元人民币),与禁酒令前每吨9.50美元(约60.8元人民币)的价格相比,足足涨了3,847%。这就是葡萄酒商家如此富有的主要原因。

    随着酿酒葡萄价格的暴涨,许多人都纷纷涌向纳帕谷(Napa),希望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凯撒·蒙大维(Cesare Mondavi)就是其中之一。瞄准了酒砖所带来的巨大的商机,原来经营杂货店的蒙大维举家从明尼苏达州(Minnesota)迁往加利福利亚州(California)。在他的努力下,蒙大维葡萄酒的家族伟业正式拉开帷幕。

    现在看来啊,多亏了这个禁酒令,以蒙大维为首的一批酒庄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加州的葡萄酒行业也因此越来越兴盛。(编译/Gillian)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508/27/27958.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