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舟山6月2日消息(记者 李佳 通讯员 沈益骏 胡一鸣)记者今天从浙江舟山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5月,该局连续检出六批次进口美国大豆短重事件,短重率均在0.2%以上,其中一批短重率甚至达到了0.75%。涉及短重总量为820吨,涉及短重总价为30多万美元。检验检疫部门也正积极收集相关数据和证书,为国内企业对外索赔、挽回损失提供素材。
经调查,浙江口岸此类美国大豆短重的原因主要为装货外轮的提单量均为岸上粮库磅秤量,装货港无任何第三方鉴定机构参与,缺少有效监督,装货港发货不足。
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进口粮谷类产品检出短重事件通常存在着两类问题。一是缺少有效监管,装货港缺失第三方监管且无正规的水尺计重报告,船方签发的提单量通常为国外发货方自身出具的磅秤量;二是发货方存在“克扣”嫌疑。粮谷类散货、尤其是大豆,是我国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榨油原料,均价约为370美元/吨,由于货值高、利润大,在利益驱使下,或导致此类国际贸易存在着不诚信行为。
浙江舟山检验检疫局深入融合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与长江沿岸各口岸的协作力度,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口岸天平”行动,坚决做好“海进江”第一门户的把关工作,切实维护国内收货方合法权益。针对屡屡检出的进口大豆短重事件,建议国内收货方在与外方签订贸易合同时,应慎重考虑因短量造成的损失及相应补偿条款,同时加强源头管理,尤其是在国外装货港加强监管,可采取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装船过程进行监视,装船前后实施水尺计重等举措,督促国际贸易各个环节诚信交易、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