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南京截获活体灰眼斑瓢虫 有破坏现有生物食物链、影响生态安全的风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3    来源:南京晨报    浏览次数:979    评论:0
导读

 5月31日,南京检验检疫局确定其5月23日送检的虫样为日本灰眼斑瓢虫,这也是全国系统首次截获。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瓢虫,我国没有这个物种,一旦传入,有破坏现有生物食物链、影响生态安全的风险。

  

       5月31日,南京检验检疫局确定其5月23日送检的虫样为日本灰眼斑瓢虫,这也是全国系统首次截获。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瓢虫,我国没有这个物种,一旦传入,有破坏现有生物食物链、影响生态安全的风险。

  日本“益虫”入侵无害?错!

  5月23日下午,南京局检验检疫人员在招商物流对自日本进口的树脂发泡剂(9类危险品)进行危险公示信息核查时,于集装箱箱门内侧边角处截获一头活体瓢虫,随后送江苏局植物检疫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

  鉴定结果是,这个“入侵者”是日本灰眼斑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灰眼斑瓢虫属昆虫,现已知分布于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地,我国无该昆虫的分布报道。虽然在当地它主要以危害松树等针叶林的蚜虫为食,算是“益虫”,但鉴于我国无该物种分布记载,所以一旦传入,依然有破坏现有生物食物链、影响生态安全的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后果严重

  其实除了日本灰眼斑瓢虫,近年来,其他外来物种也不少。南京口岸去年初就曾截获有着害虫中的“妖怪”之称、8年不吃也能存活的谷斑皮蠹。它是在一个从德国到南京的集装箱中被检验检疫部门截获的。

  南京检验检疫人员在一个来自德国的集装箱中发现了几只昆虫,其中3只还是活的,经过鉴定,他们就是在国际上都有着“恶名”的谷斑皮蠹。谷斑皮蠹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植物检疫性害虫之一,它能严重危害多种植物性产品,如小麦、大麦、高粱、稻谷、花生、干果等谷类、豆类和油料,它对谷物类造成的损失一般为5%-30%,最高能达到75%。

  此外,它还能取食多种动物性产品,如奶粉、鱼粉、蚕茧、皮毛甚至丝绸。最可怕的是,它同时还有强大的耐饥饿力,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或断绝食物的情况下可持续休眠和滞育4年至8年。

  红火蚁: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

  就在今年的4月14日,南京检验检疫局还截获了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

  红火蚁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亡,也是在一批来自德国的集装箱中截获的,检疫人员立即对该集装箱及其装载的货物进行彻底的检查,并未发现活体红火蚁,也未发现其他蚁类尸体。

  一旦活体红火蚁进入,会有什么风险呢?红火蚁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它能取食种子和直接危害植物,能够整群攻击、叮咬人类,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还叮蜇和伤害宠物、家畜,甚至野生动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其毒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水溶性毒蛋白,还能能够导致剧烈的灼烧般的疼痛,被叮咬处的皮肤会出现水疱,如果体质敏感,则有可能导致过敏,严重的可能产生休克甚至死亡。

  南京还曾截获“惊悚”邮包

  去年5月,南京还曾截获一个惊悚包裹,面单被伪装成了“塑料制品”,打开后居然发现,有非常多的用卫生纸包着的塑料指形管,指形管中盛装的全是各种大小不同的蜘蛛,共计几十个品种,累计202只,而且全部都是活的。而这些,居然是南京一市民购买的“宠物”,除了自己准备饲养一部分,其他的还准备销售。

  据了解,该批蜘蛛价值不菲,其中除了常规品种,还有“墨西哥红膝头”毒蜘蛛和“海格力斯巨人巴布”毒蜘蛛。

  这批南京截获的蜘蛛大都有非常大的攻击性、毒性,人工饲养过程中,一不小心易被其咬伤。如果造成其逃逸,也会给家人和周围的人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此外,南京检验检疫局邮局办事处多次截获日本石龟、台湾活虾、利比亚金羯、三眼恐龙鱼等活动物。根据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1712号公告规定,未经许可并提供相关检疫证书,禁止携带和邮寄活体动物进境,目的是防止外来物种和有害生物入侵我国,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目前,南京检验检疫局已对该批活蜘蛛依法予以截留并销毁。

  外来物种雀鳝曾被人放生,大量本土鱼被咬死

  近几年,外来物种雀鳝屡屡被人放生,造成湖里的本土鱼类被咬死的也不在少数。2013年,南京江宁翠屏国际小区附近的翠屏湖里,就发现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的外来物种——雀鳝。湖里不少本土鱼类,例如锦鲤、乌鱼等被咬死。而雀鳝,是和“食人鲳”齐名的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并且带剧毒,肉食性,属于中国禁绝的外来物种。记者 杨静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606/03/4409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