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进口大牌出现安全问题 进口食品不合格率逐渐上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771    评论:0
导读

在此次国家质检总局的食品“黑榜”中甚至出现了“沃尔玛”、“美国桂格”这样的大品牌和进口商,而在化妆品不合格名单中也出现了大s代言宠爱之名以及汤尼英盖等。虽然质检总局表示,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被销毁或退货,并未在中国市场销售,但事情仍然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关注和担忧。

  连品牌进口商和国际大牌都出了问题,小伙伴们还能愉快安心的吃喝打扮了么?
 
  6月20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5月份数条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丹麦Arla爱氏晨曦马苏里拉奶酪等30批次进口食品涉及酵母菌超标等不合格等。
 
  实际上,由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5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让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不少人喜爱的进口食品、化妆品都上榜了。
 
  而在此次国家质检总局的食品“黑榜”中甚至出现了“沃尔玛”、“美国桂格”这样的大品牌和进口商,而在化妆品不合格名单中也出现了大s代言宠爱之名以及汤尼英盖等。
 
  虽然质检总局表示,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被销毁或退货,并未在中国市场销售,但事情仍然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关注和担忧。
 
  进口大牌出现安全问题
 
  根据此次公布的信息,2016年5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涉及204批食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等成为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包括休闲食品、乳制品、饮料等等,其中知名的进口商和国际品牌都纷纷上榜。
 
  如,珠海免税集团进口的启泰牌白燕盏被查出亚硝酸盐超标;深圳芮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的三批次桂格燕麦产品由于水分超标被退货;而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一批次的韩国成京海苔由于菌落总数超标被退货。
 
  另外,几批次由福建一贸易企业进口的的台湾名点凤梨酥被查出现腐烂霉变而被销毁;一批次美国产的卡夫调味酱由于超量使用添加剂被销毁;广东一贸易公司进口的智利三文鱼也被查出李斯特菌被销毁……
 
  而一些知名的护肤品大牌也同样出了问题,如上海康汇公司进口的宠爱之名几批次的产品由于未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书和材料被退货;联合利华进口一批次的汤尼英盖系列由于货证不符而被销毁;此外义乌一家公司进口的斯诺娜斯系列产品被查出菌落超标;就连针对婴幼儿的牙膏橘子宝宝也因为ph值超标被退货。
 
  尽管质检总局表示这些问题产品都未进入市场,但在进口食品化妆品市场上,记者还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6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几家厦门自贸区跨境电商实体店发现,这些店内不少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都在做促销,与此同时,记者甚至发现部分超出保质期的商品都还未下架。
 
  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由于食品的保质期较短,加上进口食品运输检验检疫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上柜的时间普遍相对较短,一些过期商品还来不及清理下架。
 
  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对记者表示,其实,进口食品、化妆品出现的不合格的问题并不能说是出现的安全问题或不合格问题再变多。从根本上说,普通消费者听到和看到被查出的问题变多了,是基于整个进口食品行业这几年快速的增长的基础变大了的缘故,即绝对值的增加。

  进口食品不合格率逐渐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对进口食品需求逐年增加,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食品222.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4.2倍,年均增长率达17.6%。
 
  据中国质检总局此前通报,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食品接触产品108007批、67167.2万美元,批次较2014年增加35.7%。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我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近五年检验批不合格率逐年上升,一是进口产品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普遍存在;二是贸易相关方对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尤其是关于标识标签的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国家质检总局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检验监管措施,持续加大对进口产品的把关力度。
 
  对此,高剑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进口食品、化妆品出现质量或者是标签不合格等问题需要加以区分去看待。
 
  高剑锋认为,目前进口食品、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期,在这过程中,确实有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在操作运营上不够规范,比如在进口渠道上,一些进口商在市场上直接采购,这就导致了产品的来源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假货的可能性。
 
  高剑锋还称,或者本身产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进口的渠道并非是官方渠道,而在这个物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商品菌落超标或者货证不符合等问题。
 
  此外,高剑锋还特别提出,在进口食品领域,近两年也有一种“灰色”的操作方式也颇受争议。比如进口乳制品品牌就出现了虽然是中国资方控制,但确实也委托给国外的厂商生产,整个产品的生产链都是在国外。
 
  高剑锋表示,如果上述生产做法企业能够开诚布公地将信息如实告知大众,其实也是未尝不可的一种有益方式,但是故意隐瞒中资的身份而一味只说是是洋品牌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欺瞒”,伤害了大众的信息知情权。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606/24/2611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