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新一代美国中餐馆让海外“中国味”不再廉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94    评论:0
导读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News)网站当地时间14日报道,2010年康宁在美国烹饪学院学习的时候,她很快意识到中餐在美国被归为第二等,这比起其他公认的“民族美食”,比如意餐和日餐来说,地位要低得多。中餐的低地位不仅体现在它所受到的尊重,还有它的定价。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News)网站当地时间14日报道,2010年康宁在美国烹饪学院学习的时候,她很快意识到中餐在美国被归为第二等,这比起其他公认的“民族美食”,比如意餐和日餐来说,地位要低得多。中餐的低地位不仅体现在它所受到的尊重,还有它的定价。
 
中国
    “麻辣计划”:让中餐馆焕然一新
 
    “当人们想起中餐的时候,他们更多想到的是美式中餐或者是外带餐,”康宁说。
 
    但像康宁这样的新一代移民,较之前进入餐饮市场的华裔移民来说,口袋里面的钱更多,并且,他们开店的目的是想要扭转中餐馆的形象,让中餐的价格和店面的装潢相匹配。他们不仅以那些喜爱高端中餐的美国人为对象,还想要迎合数量不断增长的富人移民。
 
    就比如康宁的“麻辣计划”。它并不是那种典型的中国餐馆。这家店地面铺着地板砖,墙面刷成了白色,还装了爱迪生灯泡(钨丝式LED灯泡)。菜单也并没有为了迎合非中国口味而做修改。康宁和她的合伙人想要在创造出原汁原味的中餐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气氛的交错。
 
    “人们总是会误认为我们是泰国或者韩国餐馆,”康宁的语调中带有些气氛,“我想要让人们知道,这就是中国餐馆应有的模样,”她说,是一个有着好的“服务,氛围和设计”的餐馆。
 
    然而这些描述并不能与以往的美国中餐馆联系到一起。长久以来,大众对于中国食物的想象多为便宜的小吃或是难以形容的馅料。
 
    “廉价民族餐”的印象由来已久
 
    历史学家刘海民在他的着作《从广东餐馆到熊猫快餐》中记录了中餐馆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主流美国餐饮市场对于中国食品的定位不是精致的餐点,而是廉价的民族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那些专卖杂碎的餐馆。
 
    尽管1965年的《移民法》给美国带来了一批新的中国移民,这使得中餐馆提供的餐食种类更多样,但认为中餐廉价的成见依然没有改变。
 
    而麻辣计划并不是挑战这种成见的唯一一家。仅仅在纽约地区,就很许多例子,比如现代中式面条饭馆—面堂(The Tang),由来自上海和哈尔滨的夫妻团队打造的倾国(China Blue)和倾城餐厅(Cafe China),还有许许多多专做小笼包或上海灌汤包的餐馆比如小笼包(The Bao)和爷叔汤包(Yaso Tangbao)。
 
    面堂的合伙人之一埃里克?师表示,“中餐不该只以廉价卖座了”。在他的面吧,像炸酱面这样拌以黄豆酱的面条一份要12美元。这个价格不算过高,但是这比法拉盛(美国纽约皇后区境内的一个区域,近年来逐渐成为亚洲裔移民聚居的地方)任何一家餐馆的炸酱面都要贵得多。
 
    研究饮食的学者柯瑞史南杜?雷在文中写到,那些大多围绕在种族和阶层层面上的经济与文化原因,在决定哪些餐食在他所称的“味道层级”中排名较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来自某个国家的移民越富有,或者原籍国在经济上越发达,那么这个国家的餐食就越受尊重,价格也越高。
 
    雷认为这一过程现在正在中餐中发生。他表示,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力量,随着更多受过教育的、富有的移民移民到美国,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让中餐的文化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这是依赖于资本的文化”,当雷谈到‘麻辣计划’这些餐馆时说,“这是来自中国的有钱人。”
 
    他预计,在未来的20年,美国对于中餐的认知将会经历一个转变,就像日餐一样。“长远来看,我的确能够看到中餐在美国人想象中的地位骤然上升。”
 
    新移民,新要求
 
    康宁对此表示赞同。“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中餐馆出现,”她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这里求学并留在这里,”那么像‘麻辣计划’这样的中餐馆的市场也会因此扩大。
 
    如果未来美国中餐加入了越来越多像“麻辣计划”这样的中餐馆,那么这些餐馆也会受到由康宁所定义的新一代中国移民的口味的驱动。这些新移民对用餐氛围的关注与对食物本身的关注一样多。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611/16/2533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