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6月13日,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之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关于调整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的通知》,规定我国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东京都等10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整整6年过去,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仍在继续,我国进口日本食品的情况如何,如何确保食用安全,本版今日特刊发日本核污染区食品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上海市食药监局近日针对在沪卖场、超市等开展监督抽查,暂未发现有来自日本受核污染地区的进口食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前不久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销售来自日本核辐射区食品的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以商场超市、进口食品专营店、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等食品经营者为重点,以日本国特别是福岛县、群马县、枥木县、茨城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进口食品为对象,全市未发现销售来自日本核辐射区食品行为。
事实上,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先后开展了销售来自日本核辐射区食品的专项检查,以净化市场消费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日本福岛核泄漏后,中国一直严禁进口核事故周围区域生产的食品,封堵漏洞,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核辐射破坏食品内部结构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损害大
当发生核电厂严重事故时,反应堆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向周边环境释放。其中,对健康具有风险的主要放射性核素为放射性碘、放射性铯和放射性惰性气体等。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核污染区食物是否具有危害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核泄漏导致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可使食品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这些放射性物质逐渐沉积到水果、蔬菜等食品的表面或者动物饲料中,就可使其变得具有放射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还可能进一步转移到水产品、动物的体内。
食品受到核辐射后会存在放射性亚原子粒子,进而释放伽马射线破坏食品的分子结构,最终形成辐射解物。一些辐射解物,如甲醛、苯、甲酸、醌类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其中苯就是一种致癌物质。
放射性物质污染后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人体食入被核辐射污染的食品后,体内染色体、免疫系统会受到损伤,并出现肾功能异常、心脏血栓增加、纤维素增生。如福岛核事故中释放的碘—131如果进入人体甲状腺,会引发甲状腺癌。
据专家介绍,铯-137是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极易从胃肠道吸收,吸收率约为100%。由于铯在体内分布均匀以及其子体钡-137m量子在体内的穿透力较强,人体各组织均会受到体内铯-137较均匀的照射,引起多器官放射性损伤。
不过,公众对此无需过度恐慌。首先,日本一些都县未必都是重辐射区,当地生产的所有产品未必都存在核污染问题;其次,核污染食品的危害属于核辐射中的内照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是生物收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只有当照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设定食品基准值标准
日管控核污染区食品
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震,引发海浪高过十米的特大海啸,由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导致断电,造成十年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件。目前,福岛核电站周边“无人区”内空气辐射仍远超正常水平,事故阴影仍在发酵。事故发生后,日本灾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和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日本是怎样管控核污染区食品的?
核污染区的食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日本经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及消费者厅审议和讨论,依据食品卫生法设定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基准值标准,并于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标准是:公众接受照射剂量的年间限值不超过1 mSv(毫西弗)。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标准限值包括:蔬菜、谷物、肉类等是100 Bq/kg;婴幼儿食品的特殊标准是50 Bq/kg;因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年龄的每个人对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量大而无替代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标准,对日常人体摄入最多的饮用水设置了最严格标准,其限值为一般食品新标的十分之一,即10 Bq/kg。同时,日本各都道府县,特别是指定受检的17个都县自治体,制定和实施了检测计划。
6年来,日本以17个都县自治体为中心,对指定监测区域的各类食品进行了广泛检测,包括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牛奶、乳幼儿食品、饮用水等。厚生劳动省每周一次公布各都县检测机关检测结果,至今已有1025次报告。
截至2017年3月14日,6年间各都道府县共检测食品样本1718046个,超标样本数占总体样本量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13年到2017年现在,各年的超标比例分别是0.88%、0.85%、0.31%、0.18%、0.09%和0.14%。
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后,发布和实施了相对严格的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标准,制定和实施检测计划,控制了超标食品进入流通环节。有专业人士指出,正常渠道流通的日本食品是相对安全的。至于通过非正常渠道购入的日本食品,不排除存在放射性物质超标的可能和安全隐患。
欧美采取严格检验检疫措施
我国实行更严格的食品控制
面对来自日本核污染区的产品,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欧盟委员会当天就通过快速预警系统向各成员国发出通知:一旦某成员国发现食品及饲料核辐射超标,必须立即通过快速预警系统告知其它成员国,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FDA也多次下达并调整相关禁令。FDA历次对日本食品进口种类的禁令,都是依据日本政府的禁止进入市场和出口的食品名录进行调整。
事实上,我国对核污染区的食物进口限制更为严格。为了保证民众的食品安全, 2011年,我国政府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法规。国家质检总局很快发布公告,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栃木县、茨城县、宫城县、山形县、新泻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而进口日本其他地区食品,要提供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
2011年5月,通过对山形、山梨两县的食品检测,发现这两个县的食品没有发现辐射超标的现象,我国开始放开对这两个县食品的进口禁令。
为保证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如何实施检验监管?简单来说,就是入境前,检验检疫机构要对境外生产企业、出口商、境内进口商的资质实施登记或备案,保证食品来源可追溯;入境时,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进行查验采样,实验室检测,标签审核,出具检验检疫证明。入境后,要求进口商完成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确保进口食品供应链双向可追溯。
据相关执法人员介绍,虽然我国明令禁止进口,但总有些企业会想尽办法逃避监管。有的跨境电商先把货大批量地进口到国内保税区,等到客户下单后再以邮寄快递的方式单独发货给消费者。由于有的保税区缺乏对进口食品的严格检验检疫措施,让一些企业钻了空子。此外,有一些食品通过海外直邮的形式流入。
保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重于泰山。日本核污染区食物的曝光,给我国的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相关事件之后得到了妥善处置,但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无疑,相关违法企业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关管理部门也应该亡羊补牢,及时补上监管的制度漏洞。
与此同时,在购买方式和购物渠道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广大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开购物雷区。有专业人士建议,需要购买进口食品的个人,可以经常关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从中获取国外食品、经销商等相关动态信息,为准确选购多一分保障。
核电站的泄漏缺口需要用层层钢筋水泥来封堵,食品诚信的漏洞也应该用最严格的追责和惩戒机制来封堵。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会构筑起更加安全的进口食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