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团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费章君密切合作,在苹果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苹果起源、演化和驯化的规律,并证明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我国新疆。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该成果为推动苹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苹果是世界温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之一,其起源演化与人类文明进步密不可分。陈学森、费章君两个科研团队合作,利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的苹果属24个种、117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共检测到720万个高质量的最小基因单位(SNPs),为苹果资源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海量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我国新疆境内的塞威士苹果保持较高的同源性且最原始,而同属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塞威士苹果基因杂合度则相对较高。这说明,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我国新疆。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塞威士苹果野生种沿古丝绸之路向西交流,逐渐演化形成当今的世界栽培苹果(西洋苹果)。而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加,新疆塞威士苹果在向东交流中,与山荆子等野生苹果种杂交、驯化而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绵苹果。而在果实大小进化方面,该论文首次提出了二步驯化模型;在遗传背景方面,由于苹果的自交不亲和特性,欧洲森林苹果等多种源基因的大规模渗透,导致栽培苹果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