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六大洲蜂蜜皆含杀虫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0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389    评论:0
导读

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大陆上的蜜蜂都面临着暴露在大量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危险——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农药对蜜蜂的健康有害。根据10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在全球近200个地点测试蜂蜜的研究人员发现,约75%的样本都含有一定剂量的杀虫剂。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蜂蜜中所检测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浓度,还在人类安全食用范围之内。

  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大陆上的蜜蜂都面临着暴露在大量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危险——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农药对蜜蜂的健康有害。根据10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在全球近200个地点测试蜂蜜的研究人员发现,约75%的样本都含有一定剂量的杀虫剂。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蜂蜜中所检测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浓度,还在人类安全食用范围之内。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烟碱(即尼古丁)衍生物,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这类杀虫剂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造成授粉类昆虫尤其是蜜蜂数量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项研究是第一次尝试用标准化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量化新烟碱类杀虫剂在蜂蜜中的存在。根据之前的研究,将近一半的测试样本中含有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水平至少和预测的一样高,这些杀虫剂削弱了蜜蜂大脑的功能,减缓了蜂群的生长速度。这些研究还发现,45%的样本中含有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新烟碱类杀虫剂。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蜂蜜中发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任何人都可以猜到这一点。”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生物学家Edward Mitchell说,“我们现在有了一张关于这一情况的全球地图。”
 
  这项研究为长期以来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蜜蜂健康的争论提供了额外的背景。一些研究已经表明,接触新烟碱类杀虫剂会降低蜜蜂的营养状况并削弱它们的免疫力。
 
  今年6月,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说,冬天,新烟碱类杀虫剂会降低蜜蜂的生存几率,尤其会威胁到蜂后,而这可能会影响蜂群的繁殖能力。
 
  为了评估蜜蜂在全世界范围内接触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规模,这项研究的作者通过一个公民科学项目收集了除南极以外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98个地点的蜂蜜。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些样本进行了测试,以确定最常用的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浓度。这些杀虫剂分别为啶虫脒、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噻虫嗪。
 
  结果显示,75%的蜂蜜样本含有至少1种新烟碱类杀虫剂,45%的样本含有两种以上新烟碱类杀虫剂,10%的样本含有4种或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分析结果还显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北美洲采集的蜂蜜样本中具有最高的比例,为86%,而亚洲蜂蜜样本(80%)和欧洲蜂蜜样本(79%)则紧随其后。
 
  就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而言,34%的蜂蜜样品中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浓度已知对蜜蜂有害。
 
  《科学》杂志同期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尽管所检测到的杀虫剂浓度非常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也不会对蜜蜂造成致命影响,但足以影响蜜蜂的大脑功能,也可能阻碍它们在作物以至植物上觅食和授粉的能力。文章呼吁,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使用应该受到控制。
 
  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会对蜜蜂产生危害,欧盟已于2013年出台禁令,禁用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这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
 
  加拿大多伦多市约克大学昆虫研究人员Amro Zayed说,污染的程度——即便是来自偏远地区(包括太平洋中部和远离西非海岸的岛屿)的蜂蜜样本——是令人惊讶的。Zayed指出,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各地的蜜蜂都在一代接一代不断地接触新烟碱类杀虫剂,这令人担忧,因为这种昆虫在很大程度上以蜂蜜为食物。Zayed说:“去餐馆吃了一顿糟糕的饭是一回事,但如果你家里的冰箱中有杀虫剂,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接触方式。”
 
  其他科学家则认为,鉴于这种化学物质在诸如油菜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在家庭花园中的普遍存在,因此新烟碱类杀虫剂广泛存在于蜂蜜中是可以预见的。“是的,可能会有长期的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潜在接触,但这并不是说会有任何风险。”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市达尔豪斯大学昆虫学家Chris Cutler说,“仅仅因为它在那里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有问题。”
 
  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争论大多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当蜜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暴露在较低水平的农药中时,这些杀虫剂的危害有多大?“评估杀虫剂对蜜蜂健康影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环境中的暴露程度到底如何。”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花粉健康研究人员Nigel Raine说,“这对于我们的讨论有很大的帮助。”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710/09/2374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