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人造肉”酝酿进中国市场 吃不吃真是个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9    来源:三湘都市报    浏览次数:691    评论:0
导读

中国庞大的进口肉类市场不仅吸引各国传统肉类厂商的目光,一些研发“黑科技”的相关初创企业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据美国“石英”财经网2017年9月13日报道,中国与以色列签署一项协议,以色列的高科技“人造肉”企业将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庞大的进口肉类市场不仅吸引各国传统肉类厂商的目光,一些研发“黑科技”的相关初创企业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据美国“石英”财经网2017年9月13日报道,中国与以色列签署一项协议,以色列的高科技“人造肉”企业将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
 
  据路透社2017年9月11日报道,以色列财政部长摩西·卡隆表示,以色列已与中国签署一项价值3亿美元的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以色列环境友好型能源和农业科技对华出口。

  与中国合作的“人造肉”是利用植物蛋白生产的
 
  据“石英”网站报道,以色列希望与中国合作的“人造肉”技术是利用植物蛋白生产的。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畜牧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 2016年中国肉类进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人造肉”在中国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美国高科技食品公司汉普顿溪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乔希·蒂特里克对记者表示,到2050年全球肉类需求会增长100%,对于中国来说,需要整个英国那么大的土地来种植大豆和玉米,才能够饲养足够的畜禽,应对肉类需求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式来解决肉类供应问题”。
 
  第一个人造牛肉汉堡造价达24万英镑
 
  2016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曾走访过主要生产“人造肉”的以色列初创企业“超级肉”(SuperMeat)。朱毅表示,“超级肉”生产的“人造肉”用肉的细胞组织培养而成,纹理、口感和营养成分与细胞来源肉差不多。该公司强调,生产这种“人造肉”不用杀死动物,不使用抗生素,还可以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畜牧业的环境负担。目前,“超级肉”已经可以生产出鸡胸肉。
 
  目前,美国部分超市已经可以买到植物蛋白制作的“人造肉饼”“人造鸡肉”等产品。
 
  但“人造肉”的造价昂贵。2017年初,“孟菲斯肉类”也已经生产出通过细胞培养制作的牛肉、鸡肉和鸭肉,成本约每千克2万美元。旧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制造450克牛肉,造价1800英镑。2013年,世界上第一个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人造牛肉汉堡,造价达24万英镑。但是随着技术的精进,人造肉的价格正在下降。
 
  如何说服消费者认可“人造肉”百分百健康?
 
  朱毅表示,通过细胞培养方式生产的“人造肉”要实现规模化量产,还有若干技术问题。此外,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也使得量产比较困难。从动物福利讲,把它们的一些细胞取出来培养,也存在伦理问题。但“人造肉”会成为人们肉类消费的一个新选择,或许会出现在你我的餐桌上,但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考虑到人们的消费习惯、口味偏好等问题。
 
  抛开价格和产量的问题不说,对“人造肉”持反对态度的观点也不少。很多经济学者指出,现在全球粮产其实足以喂饱每个人,分配不均、贫穷、浪费、天灾及贪腐等才是“粮食不足”的主因。
 
  另外,“人造肉”如果真的能在几年后实现商业化量产,它要如何说服监管部门和消费者认可它是百分百健康呢?这也将是“人造肉”总有一天要面临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有一天你的餐桌上出现了“人造肉”,你是吃呢还是不吃呢?
 
  分析

  会不会对养殖业造成冲击
 
  BeyondMeat公司提出一个宏伟计划:2020年通过“人造肉”,让大众对肉类的消费量下降25%。这会不会对养殖业造成冲击?不必担心,以目前“人造肉”的生产技术和成本,还无法对养殖业造成冲击:
 
  【技术上仍对养殖业有需求】“人造肉”的生产,还需从动物身上提取组织细胞
 
  【生产成本高于真肉】目前,生产同样重量“人造肉”的成本是真肉的十倍百倍。但是,就像最初计算机的诞生,也是造价高昂,而眼下呢?一人一部智能手机,成了大众可以消费的物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造肉”的成本也会变得更加低廉,丰富人们的餐桌。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803/09/2337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